- 醮禡
jiào mà
古代在寺庙、神坛、祠堂等场所进行的一种祷神祭礼的活动,后来演变成乡村民间给神灵、先辈们的祈祷、祭祀、焚香活动。
- 醮诉
jiào sù
祭告。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龙城无妖邪之怪》:“ 柳州 旧有鬼,名五通。予始到不之信,一日因发篋易衣,尽为灰烬,予乃为文醮诉於帝。”
- 醮台
jiào tái
即醮坛。
- 醮坟
jiào fén
祭墓。
- 醮疏
jiào shū
道教徒打醮祭告天帝的表文。
- 醮水
jiào shuǐ
额外的好处,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 醮祠
jiào cí
斋醮祭祷。
- 醮祀
jiào sì
斋醮,祭祀。
- 醮会
jiào huì
迎神赛会。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两广民变档案》:“据称 广东 连州 有 美国 医院、教堂,因村民醮会起衅,致将教堂焚毁。”
- 醮设
jiào shè
谓斋醮设祭之事。
- 醮筵
jiào yán
犹醮坛。
- 醮火
jiào huǒ
醮坛上的灯火。
- 醮仪
jiào yí
道士祭神的礼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早岁 陈彭年 等定中外醮仪,列 圣祖天尊 在北极之上,伏缘 北极大帝 总领万物,主宰中极。”《宣和遗事》前集:“ 宣和 七年,詔 林灵素 脩道书,改正诸家醮仪,校讎丹经。”
- 醮享
jiào xiǎng
设醮祭祀。
- 醮祭
jiào jì
设坛祈祷;祭奠。《汉书·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 碧鷄 之神,可醮祭而致。”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真宗皇帝 严於醮祭之事,其表章则用‘昭受乾符之宝’。”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世远年湮,志载俱缺,以此醮祭断絶,惟有隔江一拜而已。”
- 醮事
jiào shì
道士所做斋醮祈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