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都
zǐ dū
帝都。
- 都邑簿
dū yì bù
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
- 都篮
dōu lán
亦作“ 都蓝 ”。 木竹篮。用以盛茶具或酒具。
- 都管
dōu guǎn
1.总管,管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水浒传》第六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 李 名 固 ……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 严都管 正在当中坐地。” 2.大多,大概。《水浒传》第四一回:“只听得外面有人道:‘都管只走在这庙里!’”
- 都统笼
dū tǒng lóng
贮藏各种茶具的大笼子。
- 都竈
dū zào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元凤 元年, 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 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 都都磨磨
dōu dōu mó mó
亦作“ 都都摸摸 ”。亦作“ 都都抹抹 ”。方言。畏缩不前貌。
- 碌都
lù dōu
颤动;哆嗦。
- 都都知
dōu dōu zhī
唐 代统领都知的乐官。
- 都知
dōu zhī
1.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2.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 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3.五代 、 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 ( 杨彦温 )。”《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4.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 ,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 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 ?’”
- 都省
dōu shěng
1.汉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 2.都察院。
- 都目
dōu mù
纲目,纲要。
- 都盛盘
dōu shèng pán
盛放文具的器皿。
- 都监
dōu jiān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 百都
bǎi dōu
犹百城。 各个城邑。
- 都畿
dū jī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 白居易 《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