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室之邑
wàn shì zhī yì
万室:万户;邑:城镇,指封地。有万户居民的城镇。
- 内邑
nèi yì
诸侯国境内的城邑。《公羊传·庄公八年》“夏,师及 齐 师围 成 , 成 降于 齐 师” 唐 徐彦 疏:“ 成 为内邑, 孟氏 所有而与 齐 围之。”
- 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呜邑
wū yì
见“ 呜唈 ”。
- 悁邑
yuān yì
见“ 悁悒 ”。
- 叹邑
tàn yì
见“ 叹悒 ”。
- 郛邑
fú yì
外城。
- 同邑
tóng yì
同县。 《汉书·贾谊传》:“ 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李斯 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元瑞 曾得祕本,后归之同邑 章无逸 。”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九章第七节:“1876年,他执贽于同邑学者 朱次琦 门下,治 程 朱 兼及 陆 王 理学三年。”
- 蕲邑
qi yi
春秋楚国的邑名。
- 蒯邑
kuǎi yì
商代蒯国,周畿内地。
- 大邑
dà yì
1.犹大邦。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会。《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 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通都大邑,无非名胜之区;建极绥猷,必择建都之地。”
- 乡邑
xiāng yì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 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3.家乡,故里。 4.同乡。
- 丰邑
fēng yì
1.美好富厚的城邑。 2.周文王所作邑,以为都。 3.汉高祖故乡。 4.借指汉高祖。 5.指新丰。在骊山附近。
- 都邑
dū yì
1.城市。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畴 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 畴 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 梁启超 《新民议·禁早婚议》:“其居於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 2.指京城,京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后都邑独五夜。”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 吴宽 以为帝王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
- 井邑
jǐng yì
城镇;乡村。
- 廪丘邑
lǐn qiū yì
位于山东郓城县郓城镇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