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炎
bì yán
逃避暑热。
- 躲灾避难
duǒ zāi bì nàn
闪躲与逃避灾难
- 避灾
bì zāi
谓避免灾祸。
- 避灶
bì zào
亦作“ 避灶 ”。 避人而不当灶。
- 避风灯
bì fēng dēng
即马灯。 因其能防风雨,故名。
- 潜避
qián bì
隐避;躲避。
- 避风港
bì fēng gǎng
1.一种无装卸设备的港口,其唯一目的是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 2.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
- 避浅
bì qiǎn
指行船防止搁浅。
- 避浄
bì jìng
犹僻静。
- 没巴避
méi bā bì
同“没2巴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一刻儿没巴避抵一夏,不当道你箇日光菩萨。”
- 避殿
bì diàn
避离正殿。宋 王珪 《宋元宪公庠神道碑》:“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嘉泰 四年,火及太庙, 寧宗 避殿。”《檮杌闲评》第四十回:“这正是天心原为姦雄擎,地震反貽司历灾,皇上因此避殿,撤乐减膳。”参见“ 避正殿 ”。
- 避殃
bì yāng
避灾。
- 避正殿
bì zhèng diàn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 避次
bì cì
谓星辰运行不在原处的躔次上。
- 梗避
gěng bì
谓设法回避。
- 避案
bì àn
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