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逸
fèn yì
腾起,奔放。
- 奇逸
qí yì
谓奇特超俗。 《后汉书·孔融传》:“ 鸿豫 亦称 文举 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三:“ 李义山 作《李贺小传》、《白乐天墓碑》、《刘义传》,文体奇逸。”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 思曾 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礼经》为经闈首荐。”
- 夷逸
yí yì
犹安闲。
- 逸襟
yì jīn
高雅飘逸的襟怀。
- 逸失
yì shī
散失;失落。明 李东阳 《<黎文僖公集>序》:“及往反故邑,回翔旧都,道途篋笥间逸失过多。”《<宛署杂记>出版说明》:“《永乐大典》中曾载有 元 代的《析津志》,已经逸失了。”《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 日本 政局时而动荡,内阁藏书也有部分逸失。”
- 逸夫
yì fū
指无业游民。明太祖 《大诰续诰互知丁业》:“市村絶不许有逸夫。”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逸夫指的是无业游民。”
- 天逸
tiān yì
1.天性放逸。 2.天然超绝。
- 逸处
yì chǔ
1.犹隐居。 2.犹安居。
- 处逸
chǔ yì
1.隐居;隐逸。 2.生活于安逸之中。
- 逸声
yì shēng
1.淫声。 2.高声。
- 逸士
yì shì
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
- 逸境
yì jìng
安乐闲适的境地。
- 逸域
yì yù
安乐闲适的境域。
- 坠逸
zhuì yì
失落;散失。宋 苏舜钦 《题<杜子美别集>后》:“ 杜甫 本传云‘有集六十卷’,今所存者纔二十卷……坠逸过半,吁,可痛閔也!”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扶树正义,蒐举坠逸。”
- 均逸
jūn yì
谓闲散安逸。 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隐。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数年前,某寓居 闽 中,杜门不出,以养衰病,适閤下自枢廷均逸,弭节海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公方立勋业,今必无暇及此。他时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书耳。”《元史·康里脱脱传》:“ 仁宗 即位,眷待弥篤,欲使均逸于外,二月,拜 浙江 行省左丞相。”
- 逸地
yì dì
空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