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不意逮
cí bù yì dǎi
逮:达到。言辞不能把思想确切表达出来。
- 以匡不逮
yǐ kuāng bù dǎi
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 不逮
bù dǎi
1.不足之处;过错。《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 孔 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汉书·文帝纪》:“詔曰……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颜师古 注:“不逮者,意虑所不及。” 唐 韩愈 《进顺宗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错。圣明所鉴,毫髮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 2.比不上;不及。《书·周官》:“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 孔 传:“虽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而况所在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人,万万不逮。”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自觉力有不逮,但勉力为之。”
- 霑逮
zhān dǎi
赏赐所及。
- 袭逮
xí dǎi
犹言纷至沓来。
- 逮系
dǎi xì
逮捕;拘囚。 《汉书·刑法志》:“即位十三年,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繫 长安 。” 唐 司空图 《释怨》:“或滞爱以罹刑,亦宠迷而逮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其嗣 小山观察 ,於 道光 癸未岁,以亏公帑逮繫。”
- 逮捕处死
dài bǔ chǔ sǐ
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并结束其人的生命。
- 企逮
qǐ dǎi
犹企及,赶上。
- 才识不逮
cái shí bù dǎi
才识不逮而忠实有余,次也。
- 力有不逮
lì yǒu bù dǎi
能力达不到,能力触及不到。
- 见不逮闻
jiàn bù dài wén
亲眼见的不及过去听说的好
- 力所不逮
lì suǒ bù dài
指能力达不到
- 匡其不逮
kuāng qí bù dǎi
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 津逮
jīn dài
1.由津渡而到达。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 沾逮
zhān dǎi
分润。 《新唐书·刘晏传》:“灾沴之乡,所乏粮耳……多出菽粟,恣之糶运,散入村閭,下户力农,不能诣市,转相沾逮,自免阻飢。”
- 逮治
dǎi zhì
逮捕惩治。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有司请逮治 衡山王 ,天子不许,为置吏二百石以上。” 明 陈子龙 《皇明殉节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虞求徐公行状》:“即上所逮治大臣,未有六日即释去者。” 清 薛所蕴 《驿卒词》:“昨年偶尔悮一时,县官逮治驛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