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逝
gāo shì
1.远离某地而去。多指高隐。 2.去往高远之处。
- 遐逝
xiá shì
1.远行;远游。 2.归隐;隐退。
- 趺逝
fū shì
称佛教徒去世。 因其多趺坐蒲团而死,故称。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喇嘛 章佳 胡图克图﹞乃取自 后汉 至 唐 各译主所译,悉以今藏语更校成,又以其国《首楞严》已亡,借此土本四译而归;又佐 庄亲王 办理《同文韵统》,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晚年病目,能以手捫经卷而辨其字,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 逝没
shì méi
死去。
- 逝水
shì shuǐ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2.比喻流逝的光阴。
- 横逝
héng shì
远远离去。
- 逝言
shì yán
往者之言。
- 倾逝
qīng shì
逝世。
- 伤逝
shāng shì
怀念过去的事或死去的人
- 逝者
shì zhě
"1、指流逝的时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去世的人。
- 鼠窜蜂逝
shǔ cuàn fēng shì
形容纷纷跑散。
- 淹逝
yān shì
1.疾速地过去。 2.去世。莆仙剧《父子恨》第八场:“忽然便告淹逝,真是恍如隔世!”
- 随风消逝
suí fēng xiāo shì
渐渐地变淡了,遗忘了。
- 迅速流逝
xùn sù liú shì
- 流逝
liú shì
时间消逝;悄悄逝去
- 逝波
shì bō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