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逋赋
bū fù
1.未交的赋税。 2.指逃避赋税。
- 逋贷
bū dài
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 责逋
zé bū
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 逋责
bū zé
见“ 逋债 ”。
- 逋负
bū fù
1.拖欠赋税、债务。《史记·汲郑列传》:“ 庄 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南史·蔡廓传》:“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长,督责无穷,启罢省之,并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九:“ 福州 一农家子 张生 ,幼时,父使持钱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为逋负所迫欲自经者,惻然尽以所齎赠之。” 徐珂 《清稗类钞·讥讽·可怜迎凤德何衰》:“﹝ 陈政钥 ﹞慷慨好交游,座客常满,以是多逋负。” 2.指未偿的仇恨。《后汉书·段熲传》:“曾未浹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拖欠;短少。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对》:“今之课吏者,以赋敛无逋负为上。”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盐铁奏 秦州 银坑冶,比多逋负,未入之数,不减万计,请择朝臣以主之。”《明史·周忱传》:“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 忱 之力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元史》载海运之逋负,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
- 负逋
fù bū
拖欠。亦指拖欠的钱财。
- 逋谪
bū zhé
指流配谪放。《梁书·武帝纪中》:“自今逋讁之家,及罪应质作,若年有老小,可停将送。”
- 逋课
bū kè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 逋蛮
bū mán
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 逋逃薮
bū táo sǒu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世说新语·假谲》“ 陶公 自上流来赴 苏峻 之难”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中书令 庾亮 以元舅辅政,欲以风轨格政,绳御四海,而 峻 拥兵近甸,为逋逃藪。”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释氏,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 逋荡
bū dàng
1.离职游荡;散漫游荡。 2.流散。
- 逋臣
bū chén
逃亡之臣。
- 逋耗
bū hào
逃亡、减少。
- 逋翁
bū wēng
1.避世之人,隐士。 2.特指宋人林逋。
- 逋罪
bū zuì
逃亡的罪人。
- 逋缓
bū huǎn
拖欠;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