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命
nì mìng
1.接受命令。《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众介皆逆命不辞。” 郑玄 注:“逆,犹受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 公之 使速杀之。” 杜预 注:“执 夜姑 之有司,欲迎受杀生之命。” 2.违抗命令。《左传·昭公四年》:“ 庆封 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於戮乎?” 杜预 注:“逆命,谓性不恭顺。”《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寻诸方逆命, 休仁 都督征讨诸军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即 三苗 当既格之后,似不当復窜,然在中国为逆命之顽,在西夷则是曾经近光之人也。” 3.叛逆者的命令。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陷覆 洛京 ,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公与同官 范阳 卢巽 潜遁於 陆浑山 ,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讫不为逆命所污。” 4.指叛逆者的职位。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吴元济》:“ 少阳 据 蔡 五年不朝, 宪宗 元和 九年卒。子 元济 僭袭逆命,却略近郡邑千餘里, 关 东大恐。”
- 逆周期
nì zhōu qī
逆周期是指通过一些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周期波动性平缓下来,负面冲击小一点。
- 逆听
nì tīng
旧谓君王不听谏言。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穀丰,太平治。符瑞由此而至矣。”
- 逆向选择
nì xiàng xuǎn zé
所谓“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 逆向派遣
nì xiàng pài qiǎn
“逆向派遣”又叫“逆向劳务派遣”,这是针对劳动法中对劳务派遣进行规避的一种形象说法,而非正式的法律术语。根据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刘继臣所述:“逆向派遣,即与本单位部分或者大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让这些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再与本单位指定的某一劳务派遣机构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然后由该派遣机构将这些职工再派回本单位继续工作。”
- 逆向迁移
nì xiàng qiān yí
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逆向迁移可以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者重构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 逆向
nì xiàng
反方向。 张周 《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二章:“与当年千军万马赴 海南 的狂热比较,资金和人才出现一种逆向回流。”
- 同逆
tóng nì
共同叛逆。 《晋书·刘聪载记》:“今 司马氏 跨据 江 东, 赵固 、 李矩 同逆相济,兴兵聚众者皆以 子鄴 为名,不如除之,以絶其望。”《南史·宋纪下》:“﹝ 泰始 元年﹞甲申, 郢州 刺史 安陆王 子绥 、 会稽 太守 寻阳王 子房 、 临海王 子頊 并举兵同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癸未之 缅甸 大酋 莽瑞体 反,纠 陇川 酋 岳凤 同逆。”
- 可逆
kě nì
可以反向进行的
- 逆口
nì kǒu
味不适口。
- 叛逆者
pàn nì zhě
1.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 2.参与造反的人
- 逆变
nì biàn
变乱。《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时暴风卒至, 文公 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 雷 稚年登第,谬厠清班,请假送亲,惨遭逆变。” 清 黄鷟来 《<闲止书堂集钞>序》:“方逆变时,余侨居 江 南梓里,有心往来,传闻先生事一二大略,无不愤叹。”
- 逆取顺守
nì qǔ shùn shǒu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 横发逆起
héng fā nì qǐ
谓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宋 岳珂 《桯史·丹稜巽岩》:“吉凶禍福,横發逆起,有不可知,將合于道,其惟權乎!”
- 逆反心理
nì fǎn xīn lǐ
一般指某种宣传(理论、规定等)的要求产生的相反的心理活动、心理反应
- 去逆效顺
qù nì xiào shùn
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