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辞
táo cí
躲避辞却。
- 逃身
táo shēn
逃命,藏身。
- 逃路
táo lù
逃跑的路。
- 走逃
zǒu táo
逃脱;逃走。
- 逃败
táo bài
犹败逃。
- 逃责
táo zé
1.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2.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 逃课
táo kè
一般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 逃行
táo xíng
犹逃走。
- 逃虚
táo xū
逃避世俗,寻求清静无欲的境界。
- 逃藏
táo cáng
逃避隐藏。
- 逋逃薮
bū táo sǒu
藏纳逃亡者的地方。语本《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世说新语·假谲》“ 陶公 自上流来赴 苏峻 之难”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中书令 庾亮 以元舅辅政,欲以风轨格政,绳御四海,而 峻 拥兵近甸,为逋逃藪。” 明 黄瑜 《双槐岁钞·妖僧扇乱》:“自中官崇尚释氏,为奸兇逋逃藪。”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桌子的跳舞》:“文艺是生活战斗的表现,决不是没中用者、怠惰者的逋逃薮。”
- 逃荒
táo huāng
因灾荒而流落他乡去谋生
- 逃背
táo bèi
1.败逃。 《隋书·天文志下》:“黑气临营,或聚或散,如鸟将宿,敌人畏我,心意不定,终必逃背,逼之大胜。” 2.犹叛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其餘罪犯悉与减降,逃背军健,尽放逐便。”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二:“近有逃背落草四十餘人、马二十疋,见在 狼山 西头 君市 等村乞食。”《金史·太宗纪》:“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復归者,并听为民。”
- 罪责难逃
zuì zé nán táo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 逃罪
táo zuì
逃免于罪;逃避罪责。
- 逃绝
táo jué
1.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宋史·职官志三》:“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絶人户。”《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 2.指逃跑绝迹。 明 王思任 《还罕山》诗:“空庭闃无僧,旧犬亦逃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