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迹埋名
yǐn jì mái míng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 名迹
míng jì
1.见“ 名迹 ”。 2.亦作“ 名跡 ”。亦作“ 名蹟 ”。声名与业绩。《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穆天子传》卷三:“天子遂驱升于 弇山 ,乃纪名迹于 弇山 之石。”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跡。” 唐 韩愈 《薛公墓志铭》:“尚书娶 吴郡 陆景融 女,有子五人,皆有名蹟。” 3.姓名与行迹。《后汉书·独行传·李业》:“隐藏山谷,絶匿名迹,终 莽 之世。”《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郭嘉 字 奉孝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嘉 ﹞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雋,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 4.名胜古迹。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两地既饶名蹟,先生不忍其湮没,一一为之修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泰山 上的五大夫松,难道当真是 秦始皇 封的那五棵松吗?不过既有这个名蹟,总得种五棵松在那地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中有一座碑是 明 末的乡贤 嘉定 人的 安磐 写的,只这一点怕是 沙湾场 的唯一的名迹。” 5.名家的手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三先生於都门宴别,各携所蓄名蹟相玩赏。” 杨守敬 《学书迩言·评帖》:“《谷园摹古》从旧拓名迹出。”
- 史迹
shǐ jì
[historical site or relics] 历史文化遗迹年代湮远的史迹
-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líng yáng guà jiǎo wú jì kě xún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有迹可循
yǒu jì kě xún
可以从某些方面看出来。
- 无迹可求
wú jì kě qiú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同“无迹可寻”。
- 骈肩叠迹
pián jiān dié jì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 叠迹
dié jì
1.形容众多。 2.形容急速奔走。 3.形容频繁往来进出。
- 变迹埋名
biàn jì mái míng
改变行踪,隐匿姓名,使人不知。
- 发迹变泰
fā jì biàn tài
谓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坏运变为好运。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跡變泰之事。”《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鄭 家果然發跡變泰,又不忘故舊,遠送禮物,真乃有德有行之人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皆因世上官宦起初未經發跡變泰,身居貧賤時節,親戚、朋友、宗族、鄉鄰那一個不望他得了一日,大家增光。”参见“ 否2極泰來 ”。
- 发迹
fā jì
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
- 心迹双清
xīn jì shuāng qīng
指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
- 参迹
cān jì
继迹。犹言步后尘。
- 印迹
yìn jì
痕迹、踪迹
- 迹印
jì yìn
痕迹。
- 韬声匿迹
tāo shēng nì jì
隐匿音信踪迹。 指不被人所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