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影恶迹
wèi yǐng è jì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畏影避迹
wèi yǐng bì jì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画迹
huà jì
1.亦作“ 画跡 ”。亦作“ 画蹟 ”。画的笔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 天寳 初,自 南内 移来,画迹拙俗。”一本作“ 画蹟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 陈閎 ,又似 阎令 。时有 杜景祥 、 王允之 ,竝画迹与 仲暉 相近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绍宗》:“父 修礼 ,画跡与 殷仲容 相类,亦善书。”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近人有收《汉祖过沛图》者,画蹟颇佳。” 2.绘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会暇日,游 大兴善寺 ……游及 慈恩 ,初知官将併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跡,游於此遂絶。” 罗尔纲 《南京如意里太平天囯壁画考证》:“一九五四年六月, 南京 私立新宁女子中学在 如意里 四十四号修校舍时,发现露天墙壁上有被石灰粉饰着的壁画画迹,后又在四十号学校操场发现壁画画迹两壁。” 3.划过的痕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天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跡故在。” 4.见“ 画迹 ”。
- 处静息迹
chǔ jìng xī jì
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声迹
shēng jì
1.亦作“ 声跡 ”。 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 4.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5.见“ 声迹 ”。
- 墨迹未干
mò jì wèi gān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垂迹
chuí jì
佛教谓佛、菩萨从本体上示现种种化身,济度众生。
- 迹地
jì dì
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 圣迹
shèng jì
圣人的遗迹
- 回迹
huí jì
1.亦作“迴跡”。 重归;回行。 2.见“迴迹”。
- 嘉迹
jiā jì
美好的业迹。
- 情善迹非
qíng shàn jì fēi
感情融洽,但所走的道路并非一致
- 售迹
shòu jì
犹发迹。谓扬名立业。
- 哑迹
yǎ jì
1.隐晦的话 2.比喻难以猜透的问题
- 迹响
jì xiǎng
亦作“蹟响”。踪迹和声响。
- 含明隐迹
hán míng yǐn jì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