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复
hái fù
1.返回,复归。《汉书·赵充国传》:“豪 靡忘 使人来言:‘愿得还復故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 ,復 茄 人焉” 晋 杜预 注:“还復 茄 人於 州屈 。” 2.回复;恢复。《后汉书·献帝纪》:“詔除 光熹 、 昭寧 、 永汉 三号,还復 中平 六年。” 晋 王嘉 《拾遗记·周》:“使发其国之时并童稚,至京师鬚皆白。及还至 燃丘 ,容貌还復少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太子解其上服,授与猎人。猎人得已,还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虚而去。” 3.反复,接连。《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出而问於 孔子 曰:‘乡者, 赐 观於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輟,还復瞻被,九盖皆继;被有説邪?匠过絶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 邯郸 ,郡县还復响应。” 4.仍然。《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 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復忆。”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四:“飞蚊何营营,绕鬢鸣相煎。拍之不胜多,挥去还復前。” 5.用在问句里,表示选择。犹还是。《朱子语类》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梦,还復一时用兵托为此説?”
- 复还
fù huán
1.回返。 2.恢复,归还。闽剧《炼印》第五场:“本院今日当堂开释你等,并复还功名,你等回去吧。”
- 还声
hái shēng
回声。
- 填还
tián hái
1.犹偿还;报偿。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其便。”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我特来填还你这泪揾湿鮫鮹帕,温和你露冷透凌波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佛説戒杀,还説杀一物要填还一命。”《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好好的替你 狄爷 寻个好灶上的,补报他那几碗弼。要不然,这叫是‘无功受禄’,你就那世里也要填还哩!” 2.犹言归属;贴补。《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 麻从吾 坐完监,考中了通判。 丁利国 管顾得有了功劳,拚了性命,把那数十年积趲的东西,差不多都填还了他。”《红楼梦》第四三回:“他们两个为甚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
- 就地还钱
jiù dì huán qián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 蛇钻竹洞,曲心还在
shé zuān zhú dòng,qǔ xīn hái zài
同“ 蛇入竹筒,曲性犹在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九回:“你这五千多人,原是五千条毒蛇转世。阎罗王只説你们改行从善,那晓得你们蛇钻竹洞,曲心还在,故此又注你这一死。”
- 还土
hái tǔ
1.回到封地。 2.返回大地。 3.开矿之后,用泥土填塞坑洞。
- 还国
hái guó
1.归藩,回到封地。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至七月与 白马王 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晋书·荀晞传》:“伏愿陛下宽宥宗臣,听 越 还国。” 2.返回本国。《宋书·鲁爽传》:“ 爽秀 得罪 晋 朝,负衅三世,生长絶域,远身胡虏,兄弟闔门,沦点伪授,殞命不可,还国无因。”《梁书·胡僧祐传》:“ 中大通 元年, 陈庆之 送 魏 北海王 元顥 入 洛阳 , 僧祐 又得还国。”《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有詔召 成 等至京师,见别殿,赐物良厚,慰遣还国。” 3.回到都城。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今日贼平无事,主上还国。”
- 还回
hái huí
1.亦作“还迴”。循环往复。 2.见“还回”。
- 回还
huí huán
返回原处
- 还嗣
hái sì
旧时指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嗣子仍回本族。
- 还命
hái mìng
1.犹还旨。指天子对臣下意见的批示。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近以朝命藴策,冒奏丹诚,奉被还命,未蒙虚受。” 2.犹还魂。《云笈七籤》卷十八:“故曰能知三神字,可以还命延年。” 3.回报,覆命。《十国春秋》卷四二:“ 高祖 ( 后唐高祖 )召军还命,復 继岌 ( 李继岌 )姓名。”
- 还味竹
hái wèi zhú
竹的一种。其笋味苦,停久则味甘可食。
- 还味
hái wèi
1.不接触尘味。 2.枣名。
- 周还
zhōu hái
见“ 周旋 ”。
- 还周
hái zhōu
1.循环。 2.四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