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辞
tóng cí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 , 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 吊辞
diào cí
犹悼词。
- 叹辞
tàn cí
见“ 叹词 ”。
- 号辞
hào cí
犹言辞、辞令。《公羊传·庄公四年》:“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
- 辞有枝叶
cí yǒu zhī yè
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辞虚美琐细。
- 黄台瓜辞
huáng tái guā cí
杂曲谣辞名。
- 片语只辞
piàn yǔ zhī cí
犹片言只字。 少量的文字。
- 叩辞
kòu cí
拜辞;告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鲍文卿 向 向太守 道:‘……小的而今叩辞了太老爷回 南京 去,丢下儿子跟着太老爷伏侍罢。’”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叩辞吾母,走告 青君 ,行将出走深山,求 赤松子 於世外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这一天长行,少大人到 李大人 处叩辞。”
- 楚辞章句
chǔ cí zhāng jù
《楚辞》注本。 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 辞句
cí jù
犹文句。
- 古辞
gǔ cí
1.指古乐府诗。 2.泛指古诗。
- 异口同辞
yì kǒu tóng cí
同“ 異口同聲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細問其磧北事,皆異口同辭。”
- 口辞
kǒu cí
言辞。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佞人口辞捷给。”
- 变辞
biàn cí
变诈之言。
- 辞多受少
cí duō shòu shǎo
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受辞
shòu cí
1.听从君主的令词。《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 2.亦作“ 受词 ”。听取供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黼 ( 王黼 )怒,令吏从 辅 ( 曹辅 )受词, 辅 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