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诡辞
guǐ cí
1.[to stall sb. off with a lie]:说假话,敷衍搪塞故土造辟而言,诡辞而出。--《谷梁传.文公十年》 2.[eccentric speech]: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言论。也作诡词
- 诗辞
shī cí
诗和辞赋。
- 诐辞
bì cí
偏邪不正的言论。
- 诏辞
zhào cí
传达君主的辞命。
- 诉辞
sù cí
诉状。
- 辞诉
cí sù
1.亦作“辞愬”。 2.谓借故推辞。
- 讼辞
sòng cí
诉状,状词。
- 辞讼
cí sòng
诉讼
- 辞论
cí lùn
言谈议论。
- 论辞
lùn cí
1.议论之辞。 2.谈论文辞。
- 训辞
xùn cí
训教之言。《左传·僖公七年》:“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率诸侯以讨 郑 , 郑 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晋书·文苑传·李充》:“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 宋 王珪 《王尧臣可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制》:“训辞鬯于帝謨,心计羡于邦赋。”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既引退而后加之以训辞,未尝不喟然而叹也。”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训辞深厚,宜为典常。”
- 辞训
cí xùn
文辞的训释。
- 讬辞
tuō cí
1.谓以言辞嘱托。 2.犹设喻。 3.饰词,找借口。 4.谓借文辞表达。
- 警策辞
jǐng cè cí
警句。
- 杂歌謡辞
zá gē yáo cí
古代乐府采自民间的歌谣。
- 辞説
cí shuō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4.谓以言辞打动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5.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 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 ,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