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辞
cháo cí
谓大臣外任,入朝叩辞帝王。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凡贵臣出守,朝辞例有颁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辞,而 询 独许入见。”
- 通辞
tōng cí
1.呈递书面意见。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大明 时,资供丰厚,而用常不足,赊市百姓物,无钱可还。民有通辞求钱者,輒题后作‘原’字。” 2.传达话语。《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 唐 贾公彦 疏:“未行纳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 唐 元稹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九尾龟》第十八回:“只见他盈盈欲语,羌巧笑以含情;怯怯回眸,欲通辞而未敢。”
- 麻辞
má cí
亦作“ 麻词 ”。委任宰相的诏书。
- 颇辞
pō cí
不正之辞,邪说。
- 辞辩
cí biàn
1.能言善辩。 《韩非子·亡徵》:“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宋书·颜延之传》:“上使问 续之 三义, 续之 雅仗辞辩, 延之 每折以简要。”《金史·白华传》:“汝辞辩,特以 合喜 、 蒲阿 皆武夫,一语不相入,便为齟齬,害事非细,今以汝调停之,或有乖忤,罪及汝矣。” 2.巧妙的言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待干戈,聊用辞辩,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3.言谈,谈吐。《史记·五宗世家》:“季年好音,不喜辞辩。为人吃。”《南史·张畅传》:“ 孝伯 辞辩亦北土之美, 畅 随宜应答,吐属风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 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 顺辞
shùn cí
1.祝辞,祭神的祈祷之辞。《国语·楚语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周礼·春官·小祝》“顺丰年” 清 孙诒让 正义:“以丰年是嘉祥之事,故为祝辞……《国语·楚语》云:‘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亦祝辞之义。” 2.逊顺的言词。《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刘矩 ﹞顺辞默諫,多见省用。” 李贤 注:“顺辞,不忤旨。”《三国志·魏志·赵俨传》:“ 儼 曰:‘ 权 邀 羽 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 羽 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
- 造辞
zào cí
见“ 造词 ”。
- 隐辞
yǐn cí
亦作“ 隐词 ”。指含意不明显或深奥难明的词句。
- 占辞
zhàn cí
1.占卜的记录。《左传·闵公二年》“ 成风 闻 成季 之繇” 晋 杜预 注:“繇,卦兆之占辞。” 2.口述言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至如 陈遵 占辞,百封各意; 禰衡 代书,亲疎得宜。”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理狱占辞,不加荆朴;随问款对,据事平科。”
- 音辞
yīn cí
1.言谈;辞令。 2.文词。 3.音调歌词。
- 作辞
zuò cí
1.谓称美其言辞。 2.如辞,告别。
- 辨辞
biàn cí
辩说的言辞。辨,通“ 辩 ”。
- 达辞
dá cí
确定无疑之言辞。
- 辞阙
cí quē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 辞避
cí bì
托辞退避。
- 雄辞
xióng cí
气魄宏大、才情横溢的言论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