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踢弄
tī nòng
1.古代百戏之一。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踢弄,每大礼后宣赦时,抢金鸡者用此等人,上竿、打筋斗、踏蹺。” 2.称在百戏中扮演脚色或表演节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百戏踢弄家,每於明堂郊祀年分, 丽正门 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竿,承应上竿抢金鸡。” 宋 洪迈 《夷坚补志·神霄宫醮》:“女童皆踏索踢弄小倡,先繫索於屋兽头上,践之以行,故望见者以为履空。” 3.脚踢手弄;摆弄。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会踢弄徒劳手足,使机关枉费心术。” 明 徐渭 《渔阳三弄》:“数落得他一箇有地皮没躲闪,此乃岂不是踢弄乾坤,提大傀儡的一场奇观。”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一折:“当袈裟告之消乏,到头来踢弄的风声大。” 4.踢,用脚击物。 元 邓玉宾 《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包藏着一团儿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毽儿》:“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儿童踢弄之。” 5.践踏,摧残。《红楼梦》第一○七回:“他不念旧恩,反来踢弄咱们家里,见了他駡他几句,他竟不敢答言。”
- 踢斛淋尖
tī hú lín jiān
旧时盘剥百姓、多收赋粮的一种手段。 踢斛,用脚踢动装满粮食的斛斗,使米粒密集充实,以便再装;淋尖,粮食装平斛斗后继续装成锥形,而使米粒淋漓下滑。
- 踢键儿
tī jiàn ér
踢毽子。
- 二踢角
èr tī jiǎo
同“二踢脚”。《相声传统作品选·开粥厂》:“十个麻雷子,五个二踢角,三挂南鞭。”
- 二踢脚
èr tī jiǎo
1.一种双响爆竹。清 富察 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二踢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二踢脚和小挂鞭响的正欢, 白莉苹 的小洋炉也正旺。” 2.武术的一种架势。双足跳起,两腿先后前踢,以手拍击后踢的脚背。《1958年曲艺选·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怎么,磕头虫又来啦!拍拍,打了个二踢脚,果然不困了。”
- 踢透
tī tòu
剔透,机灵明达。 《全元散曲·粉蝶儿·阅世》:“从幼年间踢透聪明,折末作文章,通经史、诗词歌咏。”
- 趴踢
pā tī
又作派对、怕踢,指英语"party"的谐音。
- 脚踢脚绊
jiǎo tī jiǎo bàn
脚踢得到,能绊住脚。
- 踢瓶
tī píng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瓶罐作表演。
- 踢气球
tī qì qiú
亦作“ 踢气毬 ”。古代的足球运动。球以皮革制成,球内实以毛发,内中鼓气。原为练武之用,后亦作为杂技、游戏项目。
- 踢毽子
tī jiàn zi
中国 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毽子用鸡毛插在圆形底座上做成。踢法多样,可以比次数,比花样。
- 踢木
tī mù
古代杂耍之一。
- 踢斛
tī hú
是漕政用语,是清代漕粮征收中的一种弊端。指的是各州县征收漕粮,蠹役为勒索百姓粮米,在粮米过斗之时,故意震动,以使斗内粮食压实,从中多取。
- 踢里拖落
tī lǐ tuō luò
象声词。
- 踢里踏拉
tī lǐ tà lā
象声词。
- 踢枪弄棒
tī qiāng nòng bàng
犹言使枪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