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石
tà shí
1.踏脚的石头。 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2.旧时陕西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 自相践踏
zì xiāng jiàn tà
自己人互相踩
- 踏百草
tà bǎi cǎo
亦作“蹋百草”。 旧时一种禳灾习俗。传说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
- 瑶踏
yáo tà
1.瑶阶,用美石砌成的台阶。 2.华美的鞋子。借指舞步。
- 踏猪车
tà zhū chē
亦作“蹋猪车”。见“ 踏虎车 ”。
- 踏猛子
tà měng zǐ
扎猛子。 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潜泳。
- 踏牀
tà chuáng
亦作“ 踏床 ”。亦作“蹋床”。坐时搁脚的小几。俗称脚踏子。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海门盐场》:“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馒头三十餘,大小各异。”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审视,盖一妇人。”《宋史·舆服志一》:“﹝小舆﹞上有小案、坐牀,皆绣衣,踏牀緋衣。”《宋史·舆服志二》:“ 隆兴 二年正月,皇后受册毕,择日朝謁,有司具仪物,乞乘肩舆龙檐……衬脚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牀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 踏灯
tà dēng
亦作“蹋灯”。 元宵节上灯市看灯。 清 诸重光 《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诗:“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 清 毛奇龄 《西湖蹋灯词》序:“乃作《西湖蹋灯词》六十首,传于人间,岂亦京师蹋灯之意乎?”
- 火踏子
huǒ tà zǐ
盛火取暖的脚炉。
- 踏浪
tà làng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曲江 昆明 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 憎儿 、 留住 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 海门 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 蒋平 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
- 踏芦渡江
tà lú dù jiāng
《坚瓠广集·离地草》引 唐 冯贽 《记事珠》:“ 兎牀国 有离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
- 沧笙踏歌
cāng shēng tà gē
沧海,笙箫,踏歌相伴。
- 踏踏歌
tā tà gē
传说为八仙之一的 蓝采和 行乞于市所唱的歌。南唐 沉汾 《续仙传·踏踏歌》:“﹝ 蓝彩和 ﹞丐于市,歌曰《踏踏歌》。”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
- 踏高橇
tà gāo qiāo
亦作“ 踏高蹻 ”。踩高跷。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 清 顾禄 《清嘉录·新年》:“置丈许木於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蹻。”参见“ 踏蹺 ”。
- 踏槐花
tà huái huā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 踏槐黄
tà huái huáng
见“ 踏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