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赪素
chēng sù
红与白。谓色彩缤纷。
- 赪顔
chēng yán
1.犹红颜。指美色。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身,摛朱脣,曜皓齿,頳颜臻,玉貌起。” 2.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唐 韩愈 《朝归》诗:“顾影听其声,赬颜汗渐背。” 明 袁宏道 《答徐见可太府书》之二:“而横遭长者之施,赬颜甚矣。”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就是赬颜微怒,泪眼慵抬,便千金何处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絶人寰。”
- 赪怒
chēng nù
因发怒而脸红。
- 赪鳞
chēng lín
亦作“頳鳞”。鱼的赤色鳞片,亦指鳞片赤色的鱼。
- 赪颜
chēng yán
1.亦作“頳顏”。 2.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 赪蟞
chēng biē
传说中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
- 赪然
chēng rán
亦作“頳然”。 羞愧脸红貌。
- 赪文
chēng wén
亦作“頳文”。绚丽的花纹。
- 赪面
chēng miàn
1.古代某些少数民族以赤色涂脸,谓之“赬面”。 2.指赤红色的脸膛。 3.因羞惭而脸红。
- 赪杀
chēng shā
古代丧礼用以套尸体下半部的红色袋子。
- 赪柯
chēng kē
亦作“頳柯”。 红色的枝条。
- 赪盘
chēng pán
指太阳。
- 赪頩
chēng pīng
因羞怒而变色。
- 赪肤
chēng fū
亦作“頳肤”。指赤色的外皮或表层。
- 赪霞
chēng xiá
亦作“頳霞”。红色的云霞。
- 赪桐
chēng tóng
落叶灌木。叶大花艳,色红如火,可供观赏。又名贞桐花、百日红、状元红。 宋 陆游 《思政堂东轩偶题》诗:“唤起十年 闽 岭梦,赬桐花畔见红蕉。”自注:“赬桐, 嘉州 谓之百日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海桐》﹝集解﹞引 陈翥 《桐谱》:“赬桐,身青,叶圆大而长。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朶而繁,红色如火,为夏秋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