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阵
xiàng zhèn
谓列象骑为战阵。
- 象笏
xiàng hù
象牙制的手板。 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 象征
xiàng zhēng
1.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2.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
- 象寄译鞮
xiàng jì yì dī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亦省称“ 象寄 ”、“ 象鞮 ”。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梁启超 《<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无通识,无远志。”
- 象耕鸟耘
xiàng gēng niǎo yún
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 象乐
xiàng lè
象舞的乐曲。
- 象征主义
xiàng zhēng zhǔ yì
十九世纪末叶在 法国 兴起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其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要求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即所谓“象征”。
- 象谷
xiàng gǔ
罂粟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罂子粟》。
- 象胥
xiàng xū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
- 象箾
xiàng xiāo
传说中 周文王 时代的乐舞。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杜预 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乐。” 孔颖达 疏:“ 杜 云‘皆 文王 之乐’,则《象箾》与《南籥》各是一舞。《南籥》既是文舞,则《象箾》当是武舞也。”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及其动容以象功德,若古之为《韶》、《濩》、《象箾》者,待事而作,於生民不为亟,其成性易俗,各视其方面而异齐。”
- 象形印痕
xiàng xíng yìn hén
沉积岩中的一种层面构造
- 象揥
xiàng dì
古时以象牙做的掻头用具,亦用之为首饰。
- 象觯
xiàng zhì
古代酒器名。
- 象牙之塔
xiàng yá zhī tǎ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 象棊
xiàng qí
见“ 象棋 ”。
- 象恭
xiàng gōng
犹言貌似恭敬。 后多以喻巨奸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