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谿
bó xī
亦作“ 勃豀 ”。吵架,争斗。《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贫贱之畏妇,仰餘沫以自给也;富贵之畏妇,惮勃谿而苟安也。” 李广田 《金坛子》:“兄弟斗殴,妯娌勃谿,都与这金坛子有密切的关系。”
- 谿碓
xī duì
指水碓。清 厉鹗 《冬日重游大涤洞天得诗》之三:“谿碓自鸣疑擣药,松风不断学吹簫。”参见“ 水碓 ”。
- 冰谿
bīng xī
见“ 冰溪 ”。
- 深谿
shēn xī
深谷。《墨子·明鬼下》:“虽有深谿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汉 王褒 《碧鸡颂》:“深谿回谷,非土之乡。”
- 谿边
xī biān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 碧谿
bì xī
见“ 碧溪 ”。
- 妇姑勃谿
fù gū bó xī
妇姑:儿媳和婆婆;勃谿: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后也比喻内部争斗。
- 谿极
xī jí
1.犹空虚。 《吕氏春秋·适音》:“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 高诱 注:“谿,虚;极,病也。不闻和声之故也。”一说,谓疲惫。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按 高 注曰:‘谿,虚;极,病也。’殊不成义。谿疑谻字之误,其左旁谷字,与豀字左旁谷字相似,因而致误也。《文选·上林赋》曰‘与其穷极倦谻。’, 郭璞 注曰:‘穷极倦谻,疲惫者也。’是谻、极义同,并有病义。” 2.一说,谓疲惫。
- 谿心
xī xīn
犹贪心。谓其如溪壑之难填。 明 唐顺之 《华三山墓表》:“诸富人率阴阳予夺,多其网络,以力争锥刀;其贵人父兄,或凭其气力,渔猎其人,饜其谿心。”
- 谿壑
xī hè
1.山谷溪涧(多用于比喻人的欲念)词语出处亦作“豀壑”。 2.山间的沟壑。《国语·晋语八》:“ 叔鱼 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 韦昭 注:“水注川曰谿;壑,沟也。” 晋 左思 《吴都赋》:“谿壑为之一罄,川瀆为之中贫。” 清 闵麟嗣 《玉渊潭》诗:“纔过三峡桥,谿壑駴闻见。” 3.喻贪欲。《南齐书·垣崇祖传》:“频烦升擢,谿壑靡厌,恐以弥广。”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盖夷虏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谿壑之求。” 郭孝威 《陕西光复记》:“近年又借立宪之名,行虐民之实,卖我之生产,供彼之豀壑。”
- 乾谿
qián xī
1.地名。春秋 时属 楚 。在今 安徽省 亳县 东南。《左传·昭公六年》:“令尹 子荡 帅师伐 吴 ,师于 豫章 ,而次于 乾谿 。” 杜预 注:“ 乾谿 在 譙国 城父县 南, 楚 东竟。” 2.见“ 乾谿臺 ”。
- 丹谿
dān xī
亦作“ 丹溪 ”。谓仙人居住的地方。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却俭等事》:“适不死之国,国即丹谿。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 唐 温庭筠 《赠张鍊师》诗:“丹溪药尽变仙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 谿峒
xī dòng
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父椎牛骨,而子渐之,谿峒土人数十年而食假鬼。”
- 刻谿
kè xī
苛刻;刻苦。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抑尝观於乡矣,千家之聚,必有所谓富室焉……乃其刻谿琐嗇,弥甚於人,自苦其身,以剥削贫民为务。”
- 高谿
gāo xī
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 羡门 高谿 , 上成 鬱林 , 公乐 聚穀。” 李善 注:“《史记》曰:‘ 始皇 使 燕 人 卢生 求 羡门 高誓 。谿,疑是‘誓’字。’”
- 磻谿
pán xī
见“ 磻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