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僻邪谬
guāi pì xié miù
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 踳谬
chuǎn miù
亦作“ 踳繆 ”。 错乱谬误。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经》:“﹝《孟子註疏》﹞为 匏翁 手笔,古人于注疏,皆命侍史缮写,好书之勒若是,间以监本、建本校对踳繆脱落,乃知 匏翁 钞此为不徒也。”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钟嶸 《诗品》,余少时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谬不少。”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旧唐书》:“且 乾符 纪元,终於六年,既书 乾符 末矣,而其下乃书四年,其踳谬较之新传尤甚也。”
- 僻谬
pì miù
乖僻荒谬,违背正理。
- 八种谬
bā zhǒng miù
八种谬 乃摄取诸结烦恼,能令诸众生回转三有之八种谬。八者即:性谬,若色作色想乃至重作重想,称为性谬。
- 舛谬
chuǎn miù
1.亦作“ 舛繆 ”。 差错;错误。 晋 郭璞 《<山海经>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餘人名,各读一徧,随即覆呼, 法抚 犹有一二舛谬, 显宗 了无误错。”《旧唐书·德宗纪上》:“得非刑法舛繆,忠良鬱湮,暴赋未蠲,劳师靡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 2.悖谬;荒谬。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虽间有小疵,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 周 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其间意气之骄盈,议论之舛谬,概难枚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停止闰月》:“然 光先 实於历法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清史稿·高宗纪三》:“左副都御史 孙灝 奏请明年停止巡幸,上斥其识见舛繆。” 3.错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灾祥》:“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五年三月,詔询诸贝勒:‘国人怨断狱不公,何以弭之?’ 岳托 奏:‘刑罚舛谬,实在臣等。’”
- 大谬
dà miù
大错
- 秕谬
bǐ miù
1.亦作"秕缪"。 2.纰谬;错误。
- 荒谬
huāng miù
荒唐,错得离谱
- 讹谬
é miù
错误,差错。
- 乖谬
guāi miù
荒谬将令正乖缪(通谬),壹异说云。 --《汉书.王莽传》乖谬悖理
- 纰谬
pī miù
见“ 紕繆 ”。
- 粃谬
bǐ miù
亦作“ 粃繆 ”。纰谬;错误。
- 憨谬
hān miù
糊涂荒谬。
- 誖谬
bèi miù
亦作“ 誖繆 ”。 荒谬,不合道理。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之一:“故治乱废兴在於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誖谬失其统也。” 汉武帝 《元光元年策贤良制》:“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
- 偏谬
piān miù
偏颇不公。
- 佯谬
yáng miù
佯谬就是指一个命题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