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致
jǐn zhì
郑重、恭敬地向对方表示。谨,郑重地,恭敬地。致,送给,给予。
- 谨脩
jǐn xiū
1.亦作“ 谨修 ”。 2.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3.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 脩谨
xiū jǐn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
- 谨肃
jǐn sù
1.谨慎恭肃。 2.严肃。
- 肃谨
sù jǐn
敬慎。
- 谨职
jǐn zhí
忠于职守。
- 谨耳
jǐn ěr
小耳。
- 谨翕
jǐn xī
敬慎和顺。
- 谨罪
jǐn zuì
谓犯罪时予以减免。谨,通“ 廑 ”。仅。
- 谨终追远
jǐn zhōng zhuī yuǎn
终:人死;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 细谨
xì jǐn
细微末节,小节
- 纯谨
chún jǐn
纯正谨慎。《吕氏春秋·贵当》:“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某有进士同年 戚纶 者,负文章器识,纯谨君子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操行纯谨,时人甚重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 北平 ,所以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
- 谨约
jǐn yuē
敬慎检约。
- 谨素
jǐn sù
谨慎朴素。
- 谨笃
jǐn dǔ
谨慎笃实。
- 笃谨
dǔ jǐn
纯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