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谕旨
yù zhǐ
皇帝晓示臣下的旨意
- 斋谕
zhāi yù
宋学校职事名。
- 谕祭文
yù jì wén
文体名。天子遣使下祭的文辞。
- 敦谕
dūn yù
亦作“ 敦喻 ”。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 吴会 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魏 朝封 晋文王 为公,备礼九锡, 文王 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 唐 裴铏 《传奇·樊夫人》:“ 逍遥 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 谕教
yù jiào
晓谕教诲。《管子·宙合》:“故諭教者取辟焉。” 汉 刘向 《说苑·君道》:“諭教犹未竭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六年》:“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与选左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諭,晓告也。”
- 教谕
jiào yù
1.教导训戒 2.宗教上的命令、指示 3.官名,元、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
- 敕谕
chì yù
1.皇帝的诏令。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 颜师古 注:“约敕而晓告之也。” 3.以敕书晓谕。《红楼梦》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 谕指
yù zhǐ
1.表明意思。指,通“ 旨 ”。《晋书·卫恒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諭指,用於卒迫。” 2.晓谕帝旨。指,通“ 旨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始, 赵鼎 议遣 彦质 至 川 陕 諭指西帅。”
- 拟谕
nǐ yù
见“ 拟喻 ”。
- 招谕
zhāo yù
见“ 招喻 ”。
- 谕招
yù zhāo
谕告并招抚。
- 抚谕
fǔ yù
见“ 抚喻 ”。
- 朱批谕旨
zhū pī yù zhǐ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 硃批 ”、“ 硃諭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琦公 ( 琦善 )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 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 托谕
tuō yù
见"托喻"。
- 手谕
shǒu yù
上司(或尊长)亲笔写的指示
- 戒谕
jiè yù
告诫训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