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谒
xiū yè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周书·柳霞传》:“ 梁 西昌侯 深藻 镇 雍州 , 霞 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謁,风仪端肃,进止详雅。”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茅安道》:“二子径往修謁,意者脱为 晋公 不礼,即当遁形而去。”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前月得舍弟书,知过岭修謁,重蒙嘉惠,感谢感谢。”
- 走谒
zǒu yè
前往拜见。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伯石 始生, 子容 之母走謁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唐史通俗演义》第三回:“ 隰城 尉 房玄龄 ,走謁军门, 世民 一见如故。”
- 进谒
jìn yè
进见上司;谒见
- 谒问
yè wèn
1.求托之言。 2.晋见问候。
- 趋谒
qū yè
前往进见。
- 谒选
yè xuǎn
官吏赴吏部应选。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 清 戴名世 《<洪昆霞制义>序》:“吾友 洪君 崑霞 ,以诸生高等,贡於太学,遂不就有司之试而謁选以去。” 清 谭嗣同 《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謁选,因乏资,折而至 臺湾 。”
- 谒禁
yè jìn
禁止接见请托者之条令。
- 谒索
yè suǒ
1.求借。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黄晞 , 闽 人,好读书。客游京师,数十年不归。家贫,謁索以为生。” 2.探望,访问。《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不如赎几件衣裳,买两箇盒子,送去 孙押司 家里,到京謁索他则箇。”
- 私谒
sī yè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 报谒
bào yè
1.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 ,鸿名迈於 勛 发 ,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 2.回拜;回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 嘉禾 兵使 刘庚 ,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沉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 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 庭谒
tíng yè
庭参。
- 谒见
yè jiàn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先投名刺而后进见
- 亲谒
qīn yè
1.亲近干谒。 2.古礼。谓帝王亲自谒陵。
- 乡谒
xiāng yè
谓回乡拜见父老长辈。
- 十谒朱门九不开
shí yè zhū mén jiǔ bù kāi
谓豪门皆为富不仁,上门求助多遭拒绝。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则要你一言説透千年事,俺也不怕十謁朱门九不开。”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謁朱门九不开。” 元 无名氏 《小张屠》第三折:“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挑万斗财,是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謁朱门九不开。”
- 谒陵
yè líng
到陵墓前拜谒;瞻仰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