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理
tán lǐ
1.谈 老庄 玄理。 《晋书·殷仲堪传》:“其谈理与 韩康伯 齐名,士咸爱慕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博涉经史,兼综羣言,有文才,善谈理。” 2.谈说道理;评理。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
- 珠谈
zhū tán
美妙的谈吐。
- 玄谈
xuán tán
1.指汉魏以来以老庄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3.犹预言。玄,通“悬”。 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 谈玄
tán xuán
1.谈论玄理。 2.谈论宗教义理。 3.玄学内容之一。
- 猥谈
wěi tán
琐谈。
- 野狐谈禅
yě hú tán chán
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 狂谈
kuáng tán
纵情谈论。
- 谈犀
tán xī
即拂尘。因多用犀角饰柄,故称。
- 燕谈
yàn tán
闲谈。
- 谈燕
tán yàn
见“ 谈讌 ”。
- 灵谈鬼笑
líng tán guǐ xiào
谓巫者装出神鬼附体,并表演出它们的音容笑貌。
- 灵谈
líng tán
见“ 灵谈鬼笑 ”。
- 瀛谈
yíng tán
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言谈。
- 谈瀛
tán yíng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后以“谈瀛”指谈论海外事。
- 谈演
tán yǎn
讲演。
- 游谈
yóu tán
1.游说。《战国策·赵策二》:“ 秦阳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於前者。”《汉书·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 2.闲谈;清谈。《后汉书·周勰传》:“至 延熹 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蹟,用使游谈者靡徵其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 宋 叶适 《治势上》:“若夫五胡之乱, 西晋 之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书生游谈聚论,沉湎淫佚而已。” 3.谓言谈浮夸不实。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今谓湖不必復者,曰湖田之入既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於侵耕者言之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於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4.称扬。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四:“ 唐 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 明 杨慎 《<四川总志>序》:“自 汉 而下,文章之盛无出於四子矣,然岂徒四海考儁游谈为誉哉!” 5.犹游说。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凡有游谈专对献策上书者,莫不引为端绪,归其的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然则叩马之諫, 太史氏 所采据,果何书也……盖 战国 游谈之口,而 迁 信之太果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 齐 能用 管敬仲 、 宁戚 , 秦 能用 由余 、 百里奚 , 楚 能用 观丁父 、 彭仲爽 ,善矣。 战国 因之,招延游谈之士夫。” 6.交游闲谈。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序》:“然不过辨古今,析同异……资游谈而夸辩博,则有之矣。” 明 陆深 《燕闲录》:“转徙之亟,既难於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蔡木龛》:“又好游谈,一邱壑之胜,必穷其境而后已。” 7.古代博戏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