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鼎
tiáo dǐng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 风调
fēng tiáo
1.人的品格情调。 2.诗文的风格,格调。 3.事物的风味特色。 4.和协。 5.风和顺。
- 调鍊
tiáo liàn
调养锻炼。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且见其佑祐一人,进退百执,调鍊和气,簸扬淳风,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
- 调风
tiáo fēng
1.条风。八风之一。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驮跋陀罗》:“舶主曰:‘客行惜日,调风难遇,不可停也。’”《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唐 孔颖达 疏:“《易纬通卦验》云:‘立春调风至。’”参见“ 条风 ”。 2.整顿风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调风振薄俗,清教叙彝伦。”
- 调频
tiáo pín
调频广播
- 调配
diào pèi tiáo pèi
调和;配合;调动分配。
- 调适
tiáo shì
1.协调。 2.合适,适合。 3.犹调理;调养。
- 调资
tiáo zī
调整工资数额,多用于长工资
- 谐调
xié tiáo
1.诙谐戏谑。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抃博蒲塞,会众之事,谐调哂謔,适坐之方,然失敬致侮,皆此之由。” 南朝 梁 沉约 《与约法师书》:“其事未远,其人已谢,昔之谐调,倏成悲绪。” 2.和谐协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构图派’亦名‘抽象派’(Compositionalism)是主张把自然的外观,还原而为完全抽象的‘线’与‘色’的谐调的。”《读书》1985年第2期:“用‘生漆点睛’,不论画在绢上还是纸上,熟纸上还是生纸上,都与整个水墨或彩色的描絵极不谐调,效果并不好。”
- 课调
kè diào
征收赋税。
- 请调
qǐng diào
向上级请求调动(工作)
- 说调
shuō diào
怂恿,撺掇。
- 调说
diào shuō
1.诳骗,诡说。 2.演述,叙说。
- 调补
diào bǔ
1.调养滋补。宋 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 杨氏 呼医用药调补几岁,颜状始復故。” 2.谓调任官职。《汉书·匡衡传》:“ 衡 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 平原 文学。”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 明 张居正 《答铨部李石塘书》:“考功之缺,已属銓曹调补,其人则太宰所自择者也。”《九尾龟》第八一回:“调补了 直隶 天津 道,不到一年的工夫,陞授了 河南 按察使。”
- 调行
diào xíng
修养操行。
- 调融
diào róng
和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