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银
kè yín
1.税金。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年应抽解课银二万四千一百一十四两零,载在《户部则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每觔场价不过七八文,课银不过三釐多;运到 汉口 ,便每觔要卖五六十文不等。”《清史稿·食货志四》:“命 长芦 、 两淮 每引加五十斤,免纳课银。” 2.锞银,银锭。课,用同“ 錁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四折:“暗寄课银五百锭在老友 李茂卿 处,与男 扬州奴 困穷日使用。”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有夫 李德昌 ,将带资本课银一十锭,贩 南昌 买卖,前去一年,并无音信。”
- 上课
shàng kè
1.老师在学校里讲课;学生听老师讲课 2.去教室听讲 3.学校开课
- 课额
kè é
赋税的数额。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谠论》:“一年之内,国家预得 江 、 淮 、 荆湖 三路卖盐课额。” 明 王冕 《伤亭户》诗:“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清史稿·食货志四》:“请自 乾隆 五十七年始,凡 山西 、 陕西 、 河南 课额,在於三省引地百七十二属地丁顶下摊徵。”
- 考课
kǎo kè
1.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2.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3.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4.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5.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 课余
kè yú
上课时间以外的时间
- 缀字课本
zhuì zì kè běn
附有练习的教拼字的书
- 课养
kè yǎng
学业修养。
- 充课
chōng kè
指交纳赋税。 《魏书·刁雍传》:“念彼农夫,虽復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飢俭。”
- 课册
kè cè
书本,课本。
- 主课
zhǔ kè
主要的功课或主修的课程
- 占课
zhān kè
起课;卜课
- 课业
kè yè
功课,学业
- 淘课
táo kè
淘课谐音为逃课,是指学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逛淘宝买东西,而逃课的意思。
- 课则
kè zé
考核的准则。
- 课覈
kè hé
考核。 《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 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 任课
rèn kè
担任讲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