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课
wèn kè
谓请教课业。
- 逃课
táo kè
一般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 责课
zé kè
1.责成考核。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伏遇皇帝陛下新一代之彝章,革千年之流弊。方循名而责课,以官方而任人。” 2.征收赋税。《宋史·食货志上一》:“诸州各随风土所宜,量地广狭,土壤瘠埆不宜种艺者,不须责课。”
- 选课
xuǎn kè
指学生可以通过登陆该选课网,实时查询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种相关情况,也可以在线咨询管理员以及在线教师,通过在线答疑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 进课
jìn kè
指考核。
- 供课
gòng kè
1.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 2.学习课业。
- 课蒙
kè méng
教授幼童。
- 课率
kè lǜ
1.督率。南朝 梁 萧子显 《御讲摩诃般若经序》:“远近百姓,愿为邑节,欣欣请受,争取福分,不待号令,不须课率,黍稷馨香,如期即至。”《旧唐书·良吏传下·阳峤》:“时学徒渐弛, 嶠 课率经业,稍行鞭箠,学生怨之。”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2.指征收税金。率,税率。《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西京 留守、同本章事 王守恩 ,性贪鄙,专事聚敛,丧车非输钱不得出城,下至抒厕、行乞之人,不免课率,或纵麾下令盗人财。”
- 课赋
kè fù
1.诵读、写作辞赋。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元史·赵良弼传》:“ 汉 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 2.征收赋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忧》:“啼饥号寒者迫於内,课赋索逋者攻於外,忧能忘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一户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课赋。”
- 课调
kè diào
征收赋税。
- 追课
zhuī kè
催交赋税。
- 银课
yín kè
犹赋税。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二:“ 正统 年间, 闽 浙 俱採办银课,豪猾贪利,互相杀夺。”
- 课令
kè lìng
督促命令。
- 郡课
jùn kè
《后汉书·百官志五》:“﹝令、长、侯国之相﹞秋冬集课,上计於所属郡国。” 刘昭 注引 胡广 曰:“秋冬岁尽……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 汉 代指郡对属县官吏的年终考绩。后因以“郡课”借指基层地方官的治绩。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
- 课长
kè zhǎng
旧时机关、厂矿中某一部门的负责人。巴金 《<神·鬼·人>·人》:“五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是总厅派来的什么课长,面貌平常。”
- 课钱
kè qián
1.税金。 《旧唐书·玄宗纪下》:“癸卯,停郡县差丁白直课钱。”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筦收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崇文门 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2.卜金。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无非开舖面,掛招牌,抹桌櫈,收课钱。”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末]我是 岳 府中,请你卜卦。[丑]就去,[末]少待。[禀介相见介老旦]取课钱来。” 3.占卜时用作卜具的钱。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观音课》:“用课钱乎?曰:我自有。” 4.债款。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近闻 陈 宅大娘广放课钱,不免与他称贷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