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读
xí dú
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 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 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 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 难以卒读
nán yǐ zú dú
文笔太差读不下去的意思。
- 朗读
lǎng dú
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 秉烛夜读
bǐng zhú yè dú
原意为黑夜里点起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
- 不忍卒读
bù rěn zú dú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 囊萤照读
náng yíng zhào dú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 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借读
jiè dú
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 阅读
yuè dú
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
- 诵读
sòng dú
读出声音来
- 倍读
bèi dú
背诵。 倍,通“ 背 ”。 元 程端礼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徧,倍读百徧,又通倍读二三十徧。”
- 侍读
shì dú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 唐明皇 开元 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闕,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 马怀素 褚元量 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序》:“如 班令史 之侍读禁中而作《白虎通》, 蔡邕 之校 汉 典而作《独断》是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立忠王玙为太子》:“盖 昭成 方娠, 説 侍读东宫,知其异事。” 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 宋 有翰林侍读之官, 明 清 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在东宫尝与诸侍读并 叔文 论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先君读 山谷 《乞猫诗》,叹甚妙。 晁以道 侍读在坐。”《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迟衡山 道:‘是那位 高老先生 ?’ 季苇萧 道:‘是 六合 的现任翰林院侍读。’”参见“ 侍读学士 ”、“ 侍读博士 ”。 3.古代官名。 南北朝 唐 宋 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梁 世有一侯,尝对 元帝 饮謔,自陈‘痴钝’,乃成‘颸段’…… 元帝 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4.古代官名。 清 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 传读
chuán dú
传授句读。
- 倒读
dǎo dú
颠倒误读。
- 下帷攻读
xià wéi gōng dú
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 俗读
sú dú
一般人习惯的读音。
- 住读
zhù dú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