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不讳言
háo bù huì yán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 讳莫高深
huì mò gāo shēn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 讳穷
huì qióng
谓嫌憎困厄潦倒。《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成玄英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 宋 陈师道 《五子相送至湖陵》诗:“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清 孙枝蔚 《岁暮寓中遣怀》诗之四:“之子知宜室,吾家不讳穷。”
- 问讳
wèn huì
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
- 讳日
huì rì
人死亡之日;忌日。 《南史·袁粲传》:“ 孝建 元年, 文帝 讳日,羣臣并於 中兴寺 八关斋。” 宋 吕陶 《勇烈侯庙》诗:“为侯记讳日,一奠岁率常。” 明 宋濂 《汪文节公神道碑》:“其奉亲也,丁工部公之忧,则三年独处於外,弗御酒肉,每遇讳日,悲慟不自胜。”
- 干讳
gān huì
触犯忌讳。
- 正讳
zhèng huì
指人的正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裁缝道:‘ 曾中堂 叫 曾国藩 ,不叫 涤生 。’他听了,登时暴跳如雷起来,大喝道:‘你可反了!提了 曾中堂 的正讳叫起来!你知道这两个字,除了皇帝,谁敢提在口里!’” 陈垣 《史讳举例·避讳辞官例》:“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 唐 宋 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 无讳
wú huì
1.没有顾忌;没有隐讳。 2.不讳。指灭亡。
- 家讳
jiā huì
旧谓父祖的名讳。 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
- 题讳
tí huì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
- 抑讳
yì huì
隐瞒。
- 填讳
tián huì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 唐 人称题讳。如 贞元 十五年《徐浩碑》, 张式 撰, 浩 次子 岘 书,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一行。 宋 周必大 《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 田橡 填讳”。 元 《麻衣子神字铭》有“ 南阳 贡士 李珩 填讳”字样。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 偏讳
piān huì
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 讳人
huì rén
谓忌讳看到产妇生育孩子。
- 正言不讳
zhèng yán bù huì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不可讳
bù kě huì
死的婉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