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讳老
huì lǎo
忌言自己年老。 唐 杜荀鹤 《戏题王处士书斋》诗:“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诗:“忍寒贪看雪,讳老强寻梅。”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八:“镜中岁岁换容仪,讳老无妨畧镊髭。” 钱仲联 笺注:“《北史·傅永传》:‘常讳言老。’”
- 私讳
sī huì
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 讳言
huì yán
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 奉讳
fèng huì
1.谓居丧。 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 不讳之朝
bù huì zhī cháo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 指政治清明之世。
- 直言无讳
zhí yán wú huì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触讳
chù huì
触犯讳忌。
- 无可讳言
wú kě huì yán
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讳穷
huì qióng
谓嫌憎困厄潦倒。《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成玄英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 宋 陈师道 《五子相送至湖陵》诗:“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清 孙枝蔚 《岁暮寓中遣怀》诗之四:“之子知宜室,吾家不讳穷。”
- 胎讳
tāi huì
犹乳名。
- 无所忌讳
wú suǒ jì huì
没有什么顾虑。
- 讳蔽
huì bì
隐瞒掩盖。
- 御讳
yù huì
皇帝的名字。
- 连讳
lián huì
谓名讳相同。
- 空讳
kōng huì
毫无根据的忌讳。
- 尤讳
yóu huì
犹大讳。 指帝王等死亡。《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 魏 家故事,尤讳之后三月,必迎神於西,禳恶於北,具行吉礼。” 胡三省 注:“尤讳,犹云大讳也。尤,甚也;死者,人之所甚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