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记
fǔ jì
官府宣示命令的文书。
- 存记
cún jì
1.关注;挂念。 2.犹登记。
- 记曹
jì cáo
掌表章文檄书记的官署或官员。
- 移记
yí jì
转达记录文书。
- 记注
jì zhù
1.记录史实。 周 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汉 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记录言行。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且当先除 曹操 ,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兄弟之怨,使记注之士,定曲直之评,不亦上策邪?” 唐 柳虬 《上周太祖书》:“而 汉 魏 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金史·孟浩传》:“ 浩 对曰:‘良史直笔,君举必书。帝王不自观史,记注之臣乃得尽其直笔。’” 2.起居注;编年实录。 隋 牛弘 《请开献书表》:“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餘,皆归 江左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上就起居舍人 魏謩 取记注观之。” 胡三省 注:“记注,即起居注。” 3.记述、注释。 清 尤侗 《余宾硕<金陵览古>序》:“驾言出游,匝月而穷其胜,得诗六十首,首各记注。” 4.挂怀,关注。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乃工科给事中 王培佑 ,日前因事召见,奏言拳民忠勇可用,颇蒙记注。” 5.犹记录。《后汉书·律历志论》:“歷载弥久,暨於 黄帝 ,班示文章, 重 黎 记註。”《旧唐书·柳登传》:“然 芳 勤於记註,含毫罔倦。” 清 赵翼 《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乃又有诗来索战再作长句报之》:“我将请司甲乙帐,朱出墨入烦记註。”
- 鸿记
hóng jì
鸿篇巨著。
- 记怀
jì huái
记在心中。《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道:‘你只顾将去,不要记怀。’”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望君家记怀,望君家记怀,你的盛年难再,韶颜易改,我自疑猜。” 张德义 刘培林 《董小宛传奇》第三章:“这是我把贤弟领来受罪的,哪哪哪……望贤弟不必记怀,愚兄这厢赔礼了。”
- 记词
jì cí
记言。
- 道记
dào jì
1.标志。 2.道教的书籍。
- 铜记
tóng jì
铜制的印记。《宋史·职官志七》:“ 熙寧 五年,帝命正其名,铸铜记给之,仍收还所用奉使印。”
- 说记
shuō jì
解释经的著作。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献王 所得书皆古文先 秦 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説记,七十子之徒所论。”
- 记曲
jì qǔ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 掌记
zhǎng jì
1.掌管记载。 2.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3.唐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4.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5.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 记珠
jì zhū
念珠。
- 记録
jì lù
1.载录,记载。《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旧唐书·褚遂良传》:“ 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沙汀 《涓埃集·闯关》:“ 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 2.史册;记载的材料。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 ,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 。 春秋 时, 陈 灭入 楚 ,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 元 黄溍 《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 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以身通受业,列於七十有二人之间,而其言行见於记録为甚具。”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二:“以上就是这次漫谈会的全部记录。” 3.指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 唐 崔致远 《谢生料启》:“岂料司空相公俯念海人久为尘吏,特垂记録,继赐沾濡。”《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録为罪。” 宋 刘攽 《为王驾部汝州谢二府启》:“尚蒙记録,不汝遐遗,旧物復还,戍期加近。” 4.做记录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记录忙得笔杆乱动,报名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十月》1981年第1期:“噗哧一声,两个记录都笑了。” 5.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李玲修 《笼鹰志》:“他像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碧波中腾跃,直向新的记录冲击。”
- 强记
qiáng jì
1.高强的记忆力 2.强迫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