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謡颂
yáo sòng
亦作“谣讼”。民间流传的赞颂。
- 謡谍
yáo dié
谓制造流言飞语和派人刺探情况。
- 謡妖
yáo yāo
指怪异的传闻和事物。
- 謡诵
yáo sòng
歌诵。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其可以垂轨范,著謡诵者,迄於兹辰。” 宋 陆游 《贺王提刑启》:“方揽澄清之轡,已腾謡诵之声。”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惟诗之为道,泛论之,则謳歌謡诵,义类广博,浩乎靡所涯涘;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谨严,划然无可偭越。”
- 謡谚
yáo yàn
歌谣和谚语。
- 謡惑
yáo huò
造谣以惑乱。
- 謡警
yáo jǐng
谣传警报。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窃八月以来, 四川 謡警渐希。”
- 謡传
yáo chuán
1.传播的谣言。 2.无事实根据地传播。 3.指传播。
- 謡吟
yáo yín
歌咏;吟唱。汉 王逸 《九思·怨上》:“謡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璣。”《后汉书·刘陶传》:“听民庶之謡吟,问路叟之所忧。”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幽衷何用慰,翰墨久謡吟。”
- 謡喙
yáo huì
犹谣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日来謡喙繁兴,人心震动,情形危迫。”参见“ 謡言 ”。
- 謡咏
yáo yǒng
1.亦作“谣咏”。歌颂,咏唱。 2.歌谣。 3.见“謡咏”。
- 謡谶
yáo chèn
以谣谚形式表达的谶语。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謡讖之语,在《洪范》‘五行’,谓之诗妖。” 蔡元培 《再致<新青年>记者》:“古代稍涉神祕之传説,如感生帝及符瑞謡讖之属,见于讖纬者,皆 孔子 所删。”
- 謡诼
yáo zhuó
造谣毁谤。
- 謡讴
yáo ōu
歌谣。
- 謡言
yáo yán
1.民间流传的歌谣或谚语。 《后汉书·刘陶传》:“ 光和 五年,詔公卿以謡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 李贤 注:“謡言谓听百姓风謡善恶而黜陟之也。”《南史·张敬儿传》:“﹝ 张敬儿 ﹞又使於乡里为謡言,使小儿辈歌曰:‘天子在何处?宅在 赤谷口 ;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前史载謡言者,信哉不可忽也。” 2.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故 藏用 以喜用热药得谤,羣医至为謡言曰:‘ 藏用 檐头三斗火。’人或畏之。”《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今早听见一个謡言,説是咱们家又闹出事来了。”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怕不大好。外面有谣言,市面很紧。”
- 謡语
yáo yǔ
谚语。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是以京师謡语云:‘狱中无繫囚,舍内无 青州 ,假令家道恶,腹中不怀愁。’” 宋 王安石 《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 婺 之明年,改命治 泉 , 泉 人习君,謡语讙然。”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时有謡语:‘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