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谕説
yù shuō
晓谕并劝说。《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 闽 、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汉书·匈奴传下》:“ 咸 等至,多遗单于金珍,因諭説改其号,号 匈奴 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綬。”《资治通鉴·汉王莽天凤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説,输芮翻。”
- 陈説
chén shuō
1.陈述叙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有漫谈陈説,似有流行者。”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此事屑屑不足为长者言,然辱爱幸之深,不敢自外於门下,故復陈説。”《明史·南陵王睦楧传》:“其后诸藩遂稍稍陈説利弊,尚书 李春芳 集而上焉。” 沙汀 《在祠堂里》:“但当他正在陈说一种自以为高明的假定的时候,那个老年的主人,突然地掀起没有胡子的下巴,大声地苦笑了。” 2.陈旧之言。 明 汪道昆 《高唐梦》:“ 姑射山 色嵸巃,神人绰约,云是肌肤冰雪。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 记説
jì shuō
1.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 2.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语説
yǔ shuō
合语之说。 合语,谓旅酬时互相谈论义理。《礼记·文王世子》:“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説,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郑玄 注:“语説,合语之説也。” 孔颖达 疏:“言合语者,谓合会义理而语説也。” 陈澔 集说:“大乐正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之容节,及合语之説,与乞言之礼,此三者,皆大乐正授之以篇章之数。”
- 説起
shuō qǐ
说及;提到。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天祥 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説起?’”《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老兄为何推托?这是你説起的,怎么又叫我去寻别人?”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他给我说起关于妹妹的事情。”
- 禅説
chán shuō
犹禅学。谓禅宗教理。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三》:“《西清诗话》云:‘ 元丰 中, 王文公 在 金陵 , 东坡 自 黄 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禪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至 唐 宋 间,禪説胜而经典稍左次矣。”
- 诬説
wū shuō
妄言,胡言。《孔丛子·答问》:“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豫大道而不悟,信诬説以疑圣,殆非所望也。”《五分律》卷六:“佛在 王舍城 ,尔时 慈地比丘 作是语:‘ 陀婆比丘 随欲恚痴畏。’诸比丘闻,呵责言:‘汝何以诬説僧所差人随欲恚痴畏?’”《天雨花》第十三回:“常言知子无如父,且休诬説女 仪贞 。”
- 説智
shuō zhì
见“ 説知 ”。
- 説本
shuō běn
评话或评弹演员演唱故事所用的底本。阿英 《游龙戏凤》:“故事的说本不一。”
- 説教
shuō jiào
1.讲解和教授。 《汉书·儒林传·梁丘贺》:“待詔黄门数入説教侍中,以召 贺 。” 颜师古 注:“为诸侍中説经为教授。” 宋 朱熹 《性理六·仁》:“説教分明。” 萧乾 《随想录》:“特写应让人物和事件本身去说教,容许读者从中准确地得出结论,找出教训。”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柯岩 《特邀代表》三:“惩罚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无能的表现。”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五时是 释迦 说教五十年,按照徒众接受的水平,分为五个时期。” 巴金 《新生·四月二十二日》:“她说这许多话,就像一个说教者在传道。”
- 説理
shuō lǐ
1.说明道理。 汉 扬雄 《法言·寡见》:“説天者莫辩乎《易》,説事者莫辩乎《书》,説体者莫辩乎《礼》,説志者莫辩乎《诗》,説理者莫辩乎《春秋》。” 汪荣宝 义疏:“《丧服四制》, 郑 注云:理者,义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乃应病投机,解纷説理。”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字非常漂亮,说理透彻。” 2.讲理,不蛮横(多用于否定式)。如:你这个人说理不说理?
- 顿説
dùn shuō
佛教语。指主张顿悟的学说。 唐 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诸菩萨行自此生故,初成顿説,不同餘经有渐次故。”参见“ 顿悟 ”。
- 説梦
shuō mèng
1.谈论梦中的事。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苏子由初谪高安》:“方与 洞山老师 説梦,子来亦欲同説梦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对人説梦,説听皆痴。” 2.说梦话。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每见追论此事,即愀然嘆曰:外廷疑揣者多,大家説梦,志在求胜,朋挤异己,虽诬及宫闈,所不惜也云云。” 清 陈天华 《猛回头》:“这些话,好一比,犹如説梦。”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 辩説
biàn shuō
1.长于雄辩,游说。 《管子·任法》:“世无请謁任举之人,无间识博学辩説之士,无伟服,无奇行,皆囊於法以事其主。”《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説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目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 2.指雄辩的辞采。 章炳麟 《文学总略》:“至于辞命,则有草创润色之功, 苏 张 陈説,度亦先有篇章,《文选》録《易水》、《大风》二歌,而独汰去辩説,亦自相鉏吾矣。” 3.犹雄辩。《荀子·君道》:“其辩説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难,不还秩、不反君,然而应薄扞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 梁 好为辩説,阴有大志。” 唐 胡曾 《咏史诗·番禺》:“不是大夫多辩説, 尉他 争肯筑朝臺。” 清 顾炎武 《谒孟子庙》诗:“辩説千秋奉,精灵故国歆。”
- 風説
fēng shuō
指辗转流传的话语或消息。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于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事情陆续发生,而执掌交通的铁路工人也有联合罢工的风说。” 郁达夫 《出奔》:“搜寻到了傍晚,眼见得老尼有私藏的风说是假的了。”
- 説豫
shuō yù
喜悦欢乐。 《荀子·礼论》:“故説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説豫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