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裳索领
dào cháng suǒ lǐng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黄裳
huáng cháng
1.黄色的下衣。 《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 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 斑裳
bān cháng
犹斑衣。 裳,下身的衣服。
- 韦裳
wéi cháng
皮制的下裙。 旧时牧人或卑贱者之服。
- 荷裳
hé cháng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 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南朝宋傅亮《芙蓉赋》:“咏三閭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3.借指高人隐士。
- 抠裳
kōu cháng
犹抠衣。
- 弁裳
biàn cháng
犹冠裳。指官吏。
- 簪裳
zān cháng
冠簪和章服。 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 朱裳
zhū cháng
古谓红色的下衣。
- 衰裳
shuāi cháng
居丧所服衣裳。《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 郑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礼记·礼运》:“三年之丧,与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周礼·地官·闾师》“不绩者不衰” 唐 贾公彦 疏:“其妇人不绩其麻者,死则不为之著衰裳以罚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他如 费凤 之故吏,衰麻扶杖, 魏元应 之故吏,万里衰裳,其时服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殊不可解。”
- 熏裳
xūn cháng
浅绛色的下衣。熏,通“ 纁 ”。《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 范宁 注:“玄熏者,天地之色也。”
- 白裳
bái cháng
白色的下裳。
- 牵裳
qiān cháng
见“ 牵裾 ”。
- 兼裳
jiān cháng
谓穿着厚重衣服。
- 青裳
qīng shang
青黑色的衣裳。 为贱者所服。亦借指农夫、蚕妇、僮婢等。
- 越裳
yuè shang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尝 ”。古南海国名。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成王 之时, 越常 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 汉 张衡 《东京赋》:“北燮 丁令 ,南谐 越常 。”《后汉书·南蛮传》:“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国 。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 越裳 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诗:“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乌头 汉 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