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袒露
tǎn lù
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
- 袒领服
tǎn lǐng fú
唐朝时一种半袒胸的襦,衣料为纱罗制品,当时人们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 袒裼
tǎn xī
1.亦作“襢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2.脱去上衣,裸露肢体。
- 袒肉
tǎn ròu
谓脱去上衣,裸露肢体。 古人谢罪或祭祀时的一种表示。
- 袒膊
tǎn bó
袒露肩胛。
- 袒割
tǎn gē
袒右膊而割切牲肉,古代天子敬老、养老之礼。语出《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 薛综 注:“言天子亲执鑾刀,袒右膊而割牲,以示敬也。”《周书·于谨传》:“是以古先明后,感若斯典,立三老五更,躬自袒割。”《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四年》:“有司进饌,帝跪设酱豆,亲为之袒割。”
- 袒荡
tǎn dàng
坦率,不做作。
- 袒裼裸裎
tǎn xī luǒ chéng
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 袒哭
tǎn kū
袒左痛哭。 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
- 袒护
tǎn hù
偏袒维护。指出于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或庇护某一方
- 袒免亲
tǎn miǎn qīn
指五服以外的远亲,如高祖的亲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从兄弟、父亲的三从兄弟、自己的四从兄弟及三从侄、再从侄孙等。
- 袒括
tǎn kuò
古丧礼,死者已小敛,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 语出《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敛,袒、括髮。”《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何子平 ﹞母丧去官,哀毁踰礼,每至哭踊,顿絶方苏。值 大明 末,东土飢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絶擗踊,不闋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与 齐王 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 清 方文 《述哀》诗:“浹旬书始到,旅次聊袒括。”
- 袒免
tǎn miǎn
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
- 袒跣
tǎn xiǎn
1.谓脱袜赤足。 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3.袒胸赤足。
- 袒右
tǎn yòu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 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 袒庇
tǎn bì
袒护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