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衫褃
shān kèn
衣衫的腰身。
- 衫子
shān zǐ
1.古代妇女穿的袖子宽大的上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衫子背心》:“衫子,自 黄帝 无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 始皇 元年,詔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於侍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衫子》:“﹝《实録》﹞曰:‘女子之衣与裳连,如披衫,短长与裙相似, 秦始皇 方令短作衫子,长袖犹至於膝。’宜衫裙之分自 秦 始也。” 唐 元稹 《白衣裳》诗之二:“藉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 2.为上衣的通称。《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 戴上凉笠儿,穿著青纱衫子,繫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潘金莲 ﹞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东晋竹林七贤图砖刻》:“几个人穿的衣服,照 刘熙 《释名》,应当叫衫子,和 汉 代袍不同处,是衣无袖端,敞口。”今指中式单上衣。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衫子。”
- 衫裙
shān qún
短衫和裙子。亦泛指衣服。
- 衫帽
shān mào
凉衫便帽。宋 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杜祁公 休退,居 南都 ,客至无不见,止服衫帽,尝曰:‘七十致政,可用高士服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自昔人士皆著帽,后取便於戎服。 绍兴 丙子, 魏敏肃 道弼 贰大政,一日造朝,预备衫帽,朝退,服以入堂,盖已得请矣。一时骤更衣制,力或未办,乃权宜以凉衫为礼,习以为常。 乾道 间, 王日严 内相申请,谓环一堂而围座,色皆浅素,极可憎,乞仍存紫衫,至今四十年不改。前此仕族子弟,未受官者皆衣白,今非跨马及弔慰,不敢用。”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衫帽入见》:“《唐书·李训传》:‘ 文宗 召见 训 ,以衰麤难入禁中,令戎服,号 王山人 。’《宋史·蔡挺传》:‘ 仁宗 欲知 契丹 事,召对便殿, 挺 时有父丧,听以衫帽入。’则 唐 宋 有丧者不敢假公服也。今人干謁官长,輒易青黑,与常人无异,是又 李训 之不如乎?”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 衫袖
shān xiù
衫的袖子。亦泛指衣袖。
- 衫袍
shān páo
1.宋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礼服之一。 2.衫和袍。亦泛指衣服。
- 衫裤
shān kù
“衫”与“裤”合起来指衣服。
- 衫褑
shān yuàn
即衫子。
- 衫带
shān dài
1.宋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衫袍和腰巾所系的玉装红束带。 2.穿衫束角带。
- 衫并
shān bìng
就读风见学园附属中学3年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