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察
bǔ chá
补过误,察得失。《左传·襄公十四年》:“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 杜预 注:“补其愆过,察其得失。”《史记·周本纪》:“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张守节 正义:“言亲戚补王过失,及察是非也。”《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统 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 补实
bǔ shí
旧时官员任职,有实缺、署事、代理之分。 实缺三年一任。补任实缺谓之补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若是要想那一个缺,只要照开着的数目,送到里面去,包你不到十天,就可以掛牌。这是补实的价钱;若是署事,还可以便宜些。”
- 补定
bǔ dìng
1.补充订立。 2.见“补绽”。
- 补官
bǔ guān
补授官职。
- 补完
bǔ wán
补全;补之使完整。
- 完补
wán bǔ
补救;修复。唐 元稹 《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昔 萧何 用新造之 汉 ,而能调发子弟,完补败亡,使 关 东粮馈不絶者,以其尽得 秦 之图籍而周知其众寡也。” 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餘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 金 元好问 《存殁》诗:“ 汲 冢遗编要完补,可能虚负百年身。”
- 补残守缺
bǔ cán shǒu quē
犹言抱残守缺。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至於國家大事,則幽冥莫知其原,然猶補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忘從善服義之公心。”
- 补子
bǔ zǐ
1.明 清 时官服上标志品级的徽饰,以金线及彩丝绣成。 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缀于前胸及后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补子》:“品级补子,定于 洪武 ,行于 嘉靖 ,仍用至今, 汪韩门 《缀学》言之详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背胸》:“国朝 刘廷璣 《在园杂识》云:‘朝衣公服,俱用补子。绣仙鹤锦鷄之类,即以鸟纪官之义。’……按补子之名,殊无意义,宜称背胸为是。”《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因此,师老爷也就‘居移气,养移体’起来……买了一幅自来旧的八品鵪鶉补子,一双脑满头肥的转底皂靴。” 2.明 清 时于品服之外随时依景而制的徽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补子》:“ 刘若愚 《芜史》称宫眷内臣,腊月廿四日祭灶后,穿葫芦补子;上元,灯景补子;五月,艾虎毒补子;七夕,鹊桥补子;重阳,菊花补子;冬至,阳生补子;此则在品服之外,随时戏为之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在往年每逢灯节,宫眷与太监都穿灯景补子蟒衣……目今国步维艰,当然不能像往年那样了。”
- 补语
bǔ yǔ
句子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对其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 毛诗补疏
máo shī bǔ shū
〖毛诗补疏〗五卷。
- 补试
bǔ shì
补考。
- 试补
shì bǔ
谓经过考试或考察后补缺。
- 补记
bǔ jì
事后的想法,回想
- 补漏订讹
bǔ lòu dìng é
补充缺漏,订正错误。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 王 板《史記》之外,並博攷他書所引,爲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帙。於是 守節 所箸,燦然復爲完書。”
- 补订
bǔ dìng
补充订正。
- 订补
dìng bǔ
订正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