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解衣带
bù jiě yī dài
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
- 衲衣
nà yī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 胁衣
xié yī
亦作“脇衣”。 女人的内衣。或称袜。
- 短衣窄袖
duǎn yī zhǎi xiù
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 北齐 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长靿鞾,......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驰射,短衣长靿,皆便於涉草。” 元 萨都剌 《京城春日》诗之一:“ 燕 姬白马青丝韁,短衣窄袖银鐙光。”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年相逢 白下 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 衣盂
yī yú
衣食器具。
- 衣柜
yī guì
1.存放衣服用的立式柜 2.存放或收藏衣服的壁橱
- 曝衣
pù yī
晒衣服。
- 擣衣
dǎo yī
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葛天民 《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 清 陈维崧 《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 成衣
chéng yī
1.缝制好了的衣服 2.服装加工
- 鬓影衣香
bìn yǐng yī xiāng
- 斑衣戏彩
bān yī xì cǎi
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衣褶
yī zhě
衣服的褶裥。 《红楼梦》第九二回:“人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细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不一会儿,全身衣褶都画好了,把帐竿竹子倚在墙上,説道:‘见笑,见笑!’”
- 褕衣
yú yī
1.华美的衣服。 2.即褕翟。
- 裸袖揎衣
luǒ xiù xuān yī
挽起衣袖。 多表示有所动作。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脱巾露頂,裸袖揎衣。”亦省作“ 裸袖 ”。《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裸袖道:‘團魚洒家也吃,甚麽“鱔哉”。’”
- 霓裳羽衣舞
ní cháng yǔ yī wǔ
舞名。舞曲为《霓裳羽衣曲》,故名。
- 外衣
wài yī
1.穿在外面的衣服 2.比喻用来粉饰自己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