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衞
sù wèi
1.亦作“ 宿卫 ”。 2.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四年,封 章 弟 兴居 为 东牟侯 ,皆宿衞 长安 中。” 唐 罗邺 《老将》诗:“年年宿衞天颜近,曾把功勋奏 建章 。” 清 龚自珍 《书果勇侯入觐》:“凡宿衞之臣, 满洲 輒除 乾清门 侍衞,其有异材,重以贵戚,乃擢御前侍衞; 汉 籍,輒除大门上侍衞,日直不过閾。” 3.保卫,守护。 汉 贾谊 《新书·藩伤》:“爱之故使饱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臣民之众,土地之博,足以奉养宿衞其身。”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陛下迁 淮南王 ,欲使改过,有司宿衞不慎,故病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业 ﹞卒於 湘江 ,有二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 4.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昇 聪 御坐,犬冠武冠带綬,与豕并昇,俄而鬭死,殿上宿衞莫有见其入者。”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旧传: 柳氏 出一婢,婢至宿衞 韩金吾 家,未成券。”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宿衞之武勇,有不欲受宾之节制者矣;一姓之家法,有不欲受宾之论议者矣。”
- 郑衞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1.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礼记·乐记》:“ 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2.泛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3.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参见“ 郑声 ”。
- 鄣衞
zhāng wèi
遮蔽卫护。
- 捍衞
hàn wèi
防卫;护卫。《宋书·何承天传》:“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衞之实。”《新唐书·秦琼传》:“﹝ 李密 ﹞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 叔宝 捍衞得免。”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围城中屡接惠书,极知尊人暨贤昆仲捍衞之劳。” 张书绅 《正气歌》:“古往今来,有多少革命者、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 周衞
zhōu wèi
1.环卫,禁卫。引申指宫禁。《汉书·司马迁传》:“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衞之中。” 2.防卫。《文选·左思<吴都赋>》:“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衞。” 吕向 注:“周衞,谓防衞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局拘律树林》:“是时 如来 与大众俱,金刚周衞,四天王前导。” 3.指禁卫兵士。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至秋冬,乃振威灵,整法驾,备周衞,设羽旄。” 宋 曾巩 《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周衞典军之官,名城御侮之寄,兼是宠数,以畴尔庸。”
- 鲁衞之政
lǔ wèi zhī zhèng
语出《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 鲁 是 周 朝 周公 的封国, 卫 是 周公 之弟 康叔 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衞 之政,兄弟之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若必方於 左氏 也,非唯不可为 鲁 衞 之政,差肩雁行,亦有云泥路阻,君臣礼隔者矣。” 郭沫若 《从典型说起》:“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这种滑稽和所谓‘官民合办’其实是 鲁 卫 之政。”
- 放虎自衞
fàng hǔ zì wèi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刘主 至 巴郡 。 巴郡 严颜 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衞者也。’”
- 驱衞
qū wèi
驱赶守御。 《周礼·秋官·掌戮》“刖者使守囿” 汉 郑玄 注:“断足驱衞禽兽,无急行。”
- 骁衞
xiāo wèi
古代武官名。汉 有骁卫将军, 东汉 改为骁骑。 晋 领营兵,兼统宿卫。 南朝 梁 置左右骁骑。 隋 改置左右骁卫府,为禁卫军之一。 唐 宋 因之,而去“府”字,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 金 元 皆无。参阅《通典·职官十》、《续通典·职官十》。
- 诸衞
zhū wèi
1.古代官名。 宫廷仪卫队长。《周书·宣帝纪》:“皇帝 衍 称 正阳宫 ,置纳言、御正、诸衞等官,皆准天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环卫中贵·诸卫》:“ 秦 有衞尉,掌门衞,则衞亦 先秦 之旧制尔。 晋武 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衞,此诸衞之始也。” 2.仪卫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汉 魏 以降,有大驾、法驾、小驾之仪;至 唐 又分殿中诸衞、黄麾等仗。”
- 鲁衞
lǔ wèi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 《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 门衞
mén wèi
守门的警卫。 《汉书·王莽传上》:“虎賁为门衞,当出入者傅籍。”《南史·萧摩诃传》:“ 陈 军尽溃,死者五千人。诸门衞皆走。”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即分配奴隶担当门卫。”
- 赞衞
zàn wèi
亦作“赞卫”。 犹拱卫。
- 逻衞
luó wèi
巡逻保卫。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於 牛头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军 论弓仁 为 朔方军 前锋游弈使,戍 诺真水 为逻衞。”
- 防衞
fáng wèi
1.防御保卫。南朝 宋 谢灵运 《诣阙自理表》:“及经 山阴 ,防衞彰赫。” 宋 秦观 《东城被盗得世字》:“野人无机心,触事少防衞。” 丁玲 《母亲》:“他时时都不忘记防卫自己,他预备着厉害的回击那些敢来侵犯他的人。” 2.防御保卫的力量。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九:“准备什么?准备建设新社会的工作,并准备保护这新社会的防卫。”
- 谨衞
jǐn wèi
谨慎警卫。 《新唐书·卢弘宣传》:“ 弘宣 始謁 愬 , 愬 敕左右谨衞,既与语,见其冲远,不觉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