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衙衙
yá yá
1.相向而立貌。 2.象声词。 3.行走貌。
- 衙堂
yá táng
官署的大堂。
- 衙门
yá men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官署
- 衙参
yá cān
旧时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
- 衙将
yá jiāng
1.唐代军府中的武官。 2.泛指低级军官。
- 衙前
yá qián
宋 代职役之一。 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 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 宋 初无固定役法。 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 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前。”《宋史·食货志上五》:“ 宋 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衙前散从》:“ 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皁隶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 衙子
yá zǐ
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 衙吏
yá lì
衙门中的小官。
- 衙役
yá yi
衙门里的差役
- 衙校
yá xiào
低级的武官。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復 少时学六壬,闻州一僧善发课,州有一衙校偶问之,僧曰:‘大凶,法当死於市。’”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在国初有士夫被谴而责为衙校者,如海外数州每闕守帅司,或差衙校摄州郡,宴设修造,则令赔补及出犒赏,遂有破家之患。”
- 衙退
yá tuì
1.谓官衙办公之后。 2.谓蜂群飞散之后。
- 衙日
yá rì
1.衙参之日。 唐 韩愈 《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 宋 刘敞 《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时消。”参见“ 衙参 ”。 2.唐 宋 时节堂祭奠的日期。 宋 戴埴 《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参见“ 节堂 ”。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 衙蠧
yá dù
对衙门中贪赃吏役的蔑称。
- 衙官屈宋
yá guān qū sòng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 衙内钻
yá nèi zuàn
指交结权贵子弟以钻营谋利之人。
- 衙会
yá huì
官衙集合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