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衅发萧墙
xìn fā xiāo qiáng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 伺衅
sì xìn
亦作“ 伺舋 ”。寻找可乘之机。《魏书·程骏传》:“ 拾夤 侥倖於西南,狂虏伺舋於漠北。”《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今 康寧 在南,伺衅而动。”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伺衅劫夺焚杀。”
- 臧衅
zāng xìn
贪赃的嫌疑。
- 衅社
xìn shè
杀牲取血以祭社神。
- 痕衅
hén xìn
同“ 痕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澄泥研》:“ 悟靖 处士 王衷 天诱 所藏澄泥研,正紫色而坚泽,如 端溪 石。扣之鏗然有声,以金铁划之,了无痕衅。”
- 疵衅
cī xìn
1.缺点;过失。 2.嫌隙,争端。
- 疑衅
yí xìn
因疑忌而致争端。
- 瑕衅
xiá xìn
1.亦作“ 瑕舋 ”。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 ,卒成帝业。”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 清 方苞 《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 2.引申指事端。 清 薛福成 《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神俱动。” 3.指罪过,过失。《后汉书·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錮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北史·苏威传》:“ 威 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皇帝﹞乃詔掌文之臣 令狐楚 等……叙(忠贤者)瑕衅之本末,纪謡諑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元和辨谤》)十卷。”
- 猜衅
cāi xìn
因猜疑而生嫌隙。
- 衅愆
xìn qiān
犹衅咎。
- 恶盈衅满
è yíng xìn mǎn
衅:罪过。形容罪恶累累。
- 衅会
xìn huì
有隙可乘的时机。
- 隋衅
suí xìn
谓杀牲荐血以祭祀。
- 稔衅
rěn xìn
酿成争端。
- 衅祸
xìn huò
祸乱。
- 灾衅
zāi xìn
亦作“ 灾舋 ”。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