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螺
yīng wǔ luó
海螺的一种。 壳可制酒杯和装饰品。
- 螺钹
luó bó
法螺和铙钹。
- 螺呗
luó bài
指寺庙中作法事时的法螺、梵呗之声。
- 鹦螺
yīng luó
1.鹦鹉螺。 2.指鹦鹉杯。
- 螺钿
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
- 蚫螺
bào luó
一种海生软体动物。有贝壳,似蛤。肉可食,为珍味。亦名鲍鱼、鳆鱼、石决明。
- 螺蚌
luó bàng
亦作“ 螺蚄 ”。亦作“ 螺蜯 ”。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 蚌螺
bàng luó
见“ 蚌蠃 ”。
- 红螺
hóng luó
1.亦称“ 红蠃 ”。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 2.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唐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 后蜀 李珣 《南乡子》词:“倾緑蚁,泛红蠃,闲邀女伴簇笙歌。”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每向东华散玉珂,相於花下酌红螺。”
- 穷蛤螺
qióng gé luó
犹言穷光蛋。
- 鹦螺杯
yīng luó bēi
即鹦鹉杯。
- 螺髻梵志
luó jì fàn zhì
相传古 印度 梵天王 留顶发,结成螺形,称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称螺髻梵志,或称编发梵志。梵志,古 印度 “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 螺山
luó shān
洪螺山 的简称。 在今 天津市 蓟县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红螺嶮》:“《魏志》: 渔阳 有 螺山 ,亦曰 洪螺山 ,即 红螺嶮 也。在 蓟州 城南五里。”,洪螺山 的简称。在今 天津市 蓟县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红螺嶮》:“《魏志》: 渔阳 有 螺山 ,亦曰 洪螺山 ,即 红螺嶮 也。在 蓟州 城南五里。”
- 螺角
luó jiǎo
古代军用乐器。用大海螺壳做成的号角。
- 螺女
luó nǚ
1.神话传说人物。俗称田螺姑娘。传说晋侯官人谢端少孤,得一大螺如斗,贮瓮中。每晨见有饭饮汤火。疑之,于篱外窥见一少女自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2.兰草的别名。
- 田螺
tián luó
田螺属或田螺科的软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