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蛊道
gǔ dào
蛊术。《史记·龟策列传》:“如 丘子明 之属,富溢贵宠,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东观汉记·敬隐宋皇后传》:“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譖暴卒。”
- 食蛊
shí gǔ
吃谷中所生虫。比喻贪女色。
- 蛊丧
gǔ sàng
惑乱丧失。
- 蛊蠹
gǔ dù
毒害侵蚀。
- 避蛊
bì gǔ
免受蛊惑。
- 蛇蛊
shé gǔ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 蛊蚀
gǔ shí
困扰侵蚀。
- 虱蛊
shī gǔ
同“蝨蛊”。 旧传一种邪术。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 蛊虫
gǔ chóng
1.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2.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 蛊菑
gǔ zī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蛊毒
gǔ dú
1.谓用毒药杀人。 《左传·昭公元年》“何谓蛊” 唐 孔颖达 疏:“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 2.指毒药。 明 王錂 《寻亲记·遣奴》:“你下挑生,拆得人夫妇分;下蛊毒,令人做鬼魂。” 3.蛊虫之毒。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两 广 、 云 、 贵 多有蛊毒,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 清 林则徐 《晓喻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是(鸦片)比诸盗贼之用闷香,拐带之用迷药,妖邪之用蛊毒,以攫人财而害人命者,殆有甚焉。”
- 蛊术
gǔ shù
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 振蛊
zhèn gǔ
谓清除积弊。
- 惑蛊
huò gǔ
迷惑。《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太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国语·晋语二》:“将以 驪姬 之惑蛊君而诬国人,谗羣公子而夺之利,使君迷乱,信而亡之。”《后汉书·崔駰传》:“中常侍 江京 、 陈达 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疎孽。”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巫女》:“既嫁,神日日来惑蛊之。”
- 蛊心丧志
gǔ xīn sàng zhì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新唐书·贾曾传》:“良以冶容哇咬,蠱心喪志,聖賢疾之最甚。”
- 蛊废
gǔ fèi
惑乱废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