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虏
chǒu lǔ
对敌人的蔑称。
- 虏获
lǔ huò
俘虏其人或斩获首级。亦指俘获之物
- 羁虏
jī lǔ
谓俘虏而羁留。
- 猾虏
huá lǔ
奸狡的敌人。对敌方的蔑称。
- 捕虏
bǔ lǔ
1.亦作“ 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 ,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 。”《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 ,捕虏得数千人还。”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 2.指被俘者。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 3.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 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 志枭逆虏
zhì xiāo nì lǔ
立志消灭敌人
- 虏略
lǔ lüè
虏掠。《史记·货殖列传》:“ 秦 破 赵 ,迁 卓氏 。 卓氏 见虏略,独夫妻推輦,行诣迁处。”《汉书·韩安国传》:“ 匈奴 虏略千餘人及畜产去。”《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诸将多暴横,独 刘将军 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
- 讨虏
tǎo lǔ
1.讨伐敌寇。 2.指孙权。 3.掳掠。虏,通“掳”。
- 亡国虏
wáng guó lǔ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 雠虏
chóu lǔ
1.被俘的敌人。 2.敌寇。
- 逋虏
bū lǔ
逃寇,流寇。
- 赀虏
zī lǔ
古时对 匈奴 的蔑称。
- 鞑虏
dá lǔ
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首虏
shǒu lǔ
1.首级和俘虏。 2.偏指首级。 3.犹斩获。
- 避虏
bì lǔ
犹避寇。
- 邓虏沦敦
dèng lǔ lún dūn
形容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