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薇芜
wēi wú
即蘼芜。 香草名。
- 密蔷薇
mì qiáng wēi
清 代 广东 顺德县 的婚嫁习俗之一。
- 采薇
cǎi wēi
1.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2.《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3.《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4.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 蔷薇剑
qiáng wēi jiàn
武功高强的剑客燕南飞枉持一柄蔷薇剑,却甘心情愿作武林恶魔公子羽替身,因此,他虽能诛杀公孙屠等丑类,但是,在大侠傅红雪的快刀之下却难逃公道。
- 蔷薇汤
qiáng wēi tāng
编号: 49244 名称: 蔷薇汤 组成: 蔷薇根1两,黄芩1两,当归1两,桔梗1两,黄耆1两,白蔹1两,鼠李根皮1两,大黄1两,芍药1两,续断1两,黄柏1两,葛根1两。
- 蔷薇露
qiáng wēi lù
1.即蔷薇水。 2.酒名。
- 抱蕙兰芬,吐蔷薇刺
bào huì lán fēn,tǔ qiáng wēi cì
形容文人抱济世之情怀,作刺世之文章。
- 茹薇
rú wēi
采食野菜。
- 白薇
bái wēi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丛生。茎直立,通常不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夏季开花,紫褐色,簇生于茎梢叶腋间。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薇》。
- 饿薇
è wēi
谓 伯夷 耻食 周 粟,采薇于 首阳山 ,终至饿死。 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 周薇
zhōu wēi
据《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 伯夷叔齐 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在 首阳山 。后遂以“周薇”为坚守气节之典。
- 紫薇骂郎
zǐ wēi mà láng
形容居于弱势的个人公然挑战居于强势的群体,结果遭到后者的无情打击。含有怜悯的意思。
- 薇客
wēi kè
薇客网的简称,也是薇客网用户的统一昵称。
- 薇垣
wēi yuán
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
- 蔷薇水
qiáng wēi shuǐ
香水名。南唐 张泌 《妆楼记·蔷薇水》:“ 周 显德 五年, 昆明国 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旧説蔷薇水乃外国採蔷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实用白金为甑,採蔷薇花蒸气成水,则屡採屡蒸,积而为香,此所以不败,但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故 大食国 蔷薇水虽贮琉璃缶中,蜡密封其外,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
- 盥薇
guàn wēi
用蔷薇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