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荒
pāo huāng
1.已垦田地因天灾人祸等任其荒芜 2.[学业、业务]荒废
- 荒诞
huāng dàn
虚妄而不可信
- 荒天
huāng tiān
天灾
- 哀荒
āi huāng
凄清;悲凉。
- 兵荒
bīng huāng
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
- 荒颣
huāng lèi
指草莽寇盗或叛逆。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维纲,锄削荒纇,纳之大和而已。”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朝廷并包海外,荒纇萌生,削逆育顺,以劝来者。”
- 荒漠
huāng mò
1.[desert;wilderness]: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2.[desertness]:像沙漠一样的情况那种令人迷惑的荒漠气氛意味深长地笼罩着这群岛屿
- 荒沴
huāng lì
犹灾害。
- 荒幻
huāng huàn
荒诞虚妄。
- 荒地
huāng dì
荒废或未开垦的土地
- 荒土
huāng tǔ
1.位东北方的荒远之地。 2.犹荒地。
- 包荒
bāo huāng
1.包含荒秽。 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 明 李东阳 《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 王先谦 《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 2.原谅;宽容。 明 朱权 《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圣人以天下为度,何所不容!未有显过,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谕李昭寿书》:“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 3.掩饰;遮盖。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我一力包荒,没事没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她为什么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来呢? 婉小姐 还没看透。”
- 拾荒
shí huāng
拾取柴草、麦穗、废品等
- 天老地荒
tiān lǎo dì huāng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 荒僻
huāng pì
人迹罕至且偏远
- 荒谬
huāng miù
荒唐,错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