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蓍草
shī cǎo
别名一枝蒿、锯草。为菊科植物蓍( Achillea alpina L. )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江西等地。苦、辛、微温,有小毒。活血,祛风,定痛,解毒
- 草间
cǎo jiān
1.亦作“草閒”。草丛间。 2.比喻乡野;民间。
- 草马
cǎo mǎ
母马;也指未经调驭的马
- 草娘
cǎo niáng
鞑靼 人称妓女为“草娘”。
- 饲草
sì cǎo
用来喂牲口的草
- 草鄙
cǎo bǐ
草野鄙陋。多用作谦词。
- 草緑
cǎo lǜ
像青草一样绿而略黄的颜色。
- 麦草
mài cǎo
〈方〉麦秸
- 马草
mǎ cǎo
马食的草料。
- 草帖
cǎo tiē
1.俗称“八字帖”。 旧俗议亲时写明男方或女方的生辰八字等的帖子,相对于定帖而言。 2.指旧时打官司用的诉状。楚剧《葛麻》第二场:“怒恼了张大相公,二寸半宽的草帖,将你送到县衙,一撑杆撑断尔的狗腿。”
- 霜草
shuāng cǎo
1.衰草;枯草。 2.相思草的别名。
- 龙草
lóng cǎo
水草名。即水荭。
- 荭草
hóng cǎo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三米,全株有毛,叶子阔卵形,夏秋开花,白色或淡红色。供观赏,果实可入药。也叫水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荭草》:“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红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
- 草迷
cǎo mí
指婴儿出生时无啼哭声。
- 草衣
cǎo yī
1.编草为衣。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之二:“民特尤贫,连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辽史·营卫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于,不求不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提督》:“公因率众卒,草衣卉服,自丛嵐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跡相接,攀钉而上。” 2.引申为粗劣的衣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绩》:“论曰: 唐 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官人既无处去,只在老汉家中权住,温习经史。草衣糲饭,不须挂心。” 3.隐者的衣着。《后汉书·党锢传序》:“至有画半策而綰万金,开一説而锡琛瑞。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 4.指一种藻类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连带一层薄土铲下来可作肥料。《人民日报》 5.5:“今年春天,互助起来以后,他光在这垃田里就下了二百担陈壁砖土和一百四十担草衣。”
- 草钗
cǎo chāi
一种农具,现多做为一种园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