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情
kǔ qíng
1.悲惨痛苦的遭遇或情况 2.〈方〉凄惨;悲惨
- 苦患
kǔ huàn
犹苦痛。唐 张贲 《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近年已絶诗书癖,今日兼将笔砚焚;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醺。”
- 患苦
huàn kǔ
憎恶,厌恨
- 苦恶
kǔ è
犹苦窳。谓质粗劣,不坚致。
- 苦恨
kǔ hèn
1.苦恼。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
- 恨苦
hèn kǔ
犹痛苦。《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到 老姑子庙 后,天天学走山道,能把这崎嶇山道走得如平地一般,你的道就根基立定了。将来我再教你念经説法。大约不过一年的恨苦,以后就全是乐境了。”
- 体恤民苦
tǐ xù mín kǔ
指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民的辛苦,给予关心和照顾。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
- 辛苦恣睢
xīn kǔ zì suī
辛苦:辛劳艰苦。恣睢:放纵,无礼。辛苦恣睢:辛老艰苦而放肆粗野无礼貌。
- 苦恋
kǔ liàn
备受折磨却依然不屈不挠地努力和坚持。
- 怨苦
yuàn kǔ
怨恨痛苦。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始皇 三十三年……筑 长城 及开 南越 地,昼警夜作,民劳怨苦。”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居民怨苦兮号穹旻,王孙兮甚可憎。” 宋 苏轼 《论时政状》:“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政,皆不与治同道……四海骚动,行路怨苦。”
- 行苦性
xíng kǔ xìng
佛教术语,谓后有业烦恼所生诸行,于彼彼自体中,能随顺生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所有安立一切遍行粗重所摄,亦名粗重,是行苦性。
- 苦逼思维
kǔ bī sī wéi
形容不满足于现状,但又无可奈何。
- 研精苦思
yán jīng kǔ sī
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 苦身焦思
kǔ shēn jiāo sī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深思苦索
shēn sī kǔ suǒ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焦思苦虑
jiāo sī kǔ lǜ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